本报记者 胡修文
不论是化粪池堵塞还是公共绿地被瓜分,说到底,这些都是邻里之间的生活琐事。既然是琐事,那么就应该有解决琐事的方法,既然不是多么大的工程,当事者应该心平气和商讨解决方法。
虽然,没有物业管理,一些业主的不恰当行为难以得到最及时和直接有效的制止,让每个业主都具备无私和自觉的意识和习惯也不现实。可是,即便是有物业,一些乱搭乱建等行为也仅限于调解。可以看出,邻里之间的小事就应该用小事的方法去解决。
一味地指责并不能解决问题,同样,因为这些琐事而产生纠纷虽然很必然但确实没必要。因为,生活在同一个小环境中的人们,对这个区域的认知都会怀有家的情感。在这个情感基础之上,不论是多么难调解的问题都是在家庭的范畴中进行。就像一家的兄弟俩,也许会因为财产、养老等问题产生纠纷甚至矛盾。可是,在最关键的时刻,打虎还靠亲兄弟。所以,在共同的情感认知基础上,大家坐在一起共同商量解决办法是完全可能的。
既然从情理上存在调解的可能,那么,寻找一个适合、有效的调解方式也就变得现实。就像金山社区议事会的模式,居委会的领导、当事人、邻居,相约坐在一起,坦诚地讨论。
当然,有些问题之所以难以解决往往和资金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涉及到资金问题的时候,许多人从心底都会有或多或少的抵触感。就像金山社区居委会书记理解的那样,人们的抵触情绪与资金的收取、透明、流向有直接关系。只有让业主感觉到花钱办了实在事,并且,筹集的资金能够完全用于解决问题,他们才会逐渐打消心头的疑虑。
解铃还须系铃人,邻里之间产生的摩擦、纠纷甚至矛盾,都可以心平气和地解决。邻里之间多一点体谅和谦让,一些问题也就不是问题,一些积攒的问题也就能够得到温和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