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12日,本报曾报道了泰城一老旧小区下水道被堵之后,居民准备修理却找不到规划图纸以及小区公共空间被瓜分,绿地被开辟城菜园子的现象。后来,该小区通过居民议事会的形式商讨解决方法。
邻里之间,如何相处更和睦,公共事务应该如何得到合理解决。老旧小区在没有物业的情况下,能否另辟蹊径解决公共问题?
本报记者 陈新
小区下水道堵了之后,想要疏通竟然找不到化粪池的具体位置,老旧小区环境治理难,难在不少小区在规划建设上出了问题。
转转泰城的大街小巷就可以发现,出现化粪池泄漏、污水外流的老旧小区不在少数,其中很多污水泄漏问题治理困难,屡治不止,究其原因是在当初的规划设计无法满足现在的排污需求。
泰城通天街附近一个老小区,建于上世纪80年代,居民入住的时间一长,发现问题多多,其中一栋居民楼经常污水泄漏,后经多个部门联合治理也无济于事。据该楼居民介绍,由于当时规划不合理,两个楼并用一个化粪池。而化粪池挖的太小了,时间一长出现了污水外溢的现象,治理上异常困难,基本是治标不治本。
建筑是百年大计,小区的规划建设应考虑长远。不然的话,现在住得再好再舒服的小区,当它变成老小区、旧小区的时候,就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老旧小区的问题不单单关乎着他们小区自身,更启示着相关部门在建设住宅的时候,应当考虑到未来几十年甚至几百年,把设计规划的目光放得长远一些。
现在,随着建设技术的不断提高,建筑规划水平也在提高,新建设小区的类似问题可能大大减少了。但是,也不是没有问题存在,这主要表现在承包转包过程中另行一套,不尊重当初的设计规划等现象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所以,除了小区建设中要注意合理规划,建设规划监管部门一定要严把质量关,否则的话,当这些小区变老变旧,问题显现的时候,恐怕叫苦的不止是社区居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