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电子版
站内搜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历经百年风雨张氏家庙风采依然
  • 2011年04月18日 作者:
  • 【PDF版】

    张氏家庙黑色大门门扉上的“百忍”与“两铭”对联。

    毛旭松 摄

    本报记者毛旭松

    在美丽的养马岛上,有座张氏家庙,是胶东地区至今寻访看到的家庙当中,建造最为精美的建筑,现为养马岛街道张家庄居委会所在地。青砖石瓦间透着古色古香的韵味,百年老宅完整地保留到现在,经历了一个世纪的沧桑变化,依然精美。

    祖上有遗风“百忍”与“两铭”

    张氏家庙门楼屋檐上的垂脊设计为中间分段,高低错落。分段处用精美的花竹砖雕图案镶嵌,可能是仿单檐歇山屋顶式结构,以加重建筑的构造。

    张氏家庙有一黑色大门,门扉上的对联是:“书传百忍,世擅两铭”,横批:“日照高华”。

    据对牟平历史文化很有研究的张国栋讲,张氏祖上张公艺为人谦和、心胸坦荡。唐高宗曾到其家中,询问与邻和睦相处的经验。张公艺手书一百个“忍”字呈给唐高宗。此为“百忍”。张氏先人北宋哲学家、理学创始人之一的张载著有《东铭》、《西铭》两部经典著作。此为“两铭”。

    推门而入,只见青藤攀墙,青葱翠绿,分外好看。最惹眼的就是,坐落在院中的三座碑刻。碑文详细记载了张氏家庙建立的缘由,并详细列出捐款人名单,以示后人。

    “文革”期间,张氏后人为防碑刻被破坏,特意将大门对联和这三座碑刻埋于地下,直到近些年,这些石碑和对联才重见天日。

    门楼精美气派 壁画最有特色

    据张国栋介绍,张氏家庙建筑精美,单看这门楼结构,就不同凡响。三开间的门楼,大门位于正中位置,中间门楼高度、进深,都远大于两侧耳房。大门门扉附着于金柱处,是典型的金柱大门。封建时代的官宦住宅和寺庙大门,多用此类结构,看来显得高大深邃而气派。

    两侧耳房的两个房檐上,分别刻着同一幅精美的写意画,如今依稀可辨———高山流水、青松翠柏,一座小桥架于潺潺水流之上,桥上立有两位渔人。国画的深远意境跃然墙壁之上。

    推左侧耳房门进,抬眼望,约三米高六米宽的墙面,被一幅壁画占满———五只燕子站在巨石之上,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数株倔强的树木长于怪石嶙峋间;当初点缀的红花绿叶还残留着颜色。该画虽然经过岁月的洗礼,依然大致保持着原有风韵。

    原本右侧耳房墙壁也做有壁画,但后被破坏,现只残存着一颗松树,寓意延年益寿。

    相关链接

    家庙即祠堂,又称社坊,是家族聚集地用于祭祀祖先,商讨家族大事的公共场所。因其门楼结构多似庙宇山门,又因祠堂内敬祖参拜的虔诚,类似于宗教信仰。所以,民间多称祠堂为家庙。

    家庙是家族势力的象征。自明末嘉靖皇帝允许民间联宗立庙后,几乎每个村庄、姓氏都建有家庙,而且往往是全族人合力而建。所以,家庙一般比民宅规模大,上等的用料、精美的雕饰,成了光宗耀祖的象征,通常是村中最为高大威武的建筑。

    烟台自1861年开埠以来,经济贸易迅速发展,各县市区富贵人家陡增,风光半生,晚年衣锦还乡、荣归故里后,开始热衷于各自姓氏、家庙的建设。胶东地区保存至今的家庙,究其年代,多建成于清末民国年间。养马岛的张氏家庙,即为张氏族人在外经商富贵后,回乡所建,是胶东地区至今寻访看到的家庙当中,建造最为精美的建筑。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房屋维修基金尚无法启动
体验“红门生活”
到哪办手续 愁坏玺萌小区业主
历经百年风雨张氏家庙风采依然
爱心书屋成立啦
社区翻新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