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凯特·钱伯斯 翻译:史曙辉
那个警察透过开着的车窗瞅进来。“我可以借……”他开始说。我的心一沉。
这是我们一小时内经过的第六个警察检查站。我们正处于马兰吉地区———津巴布韦东部产钻区的腹地。漫漫黄沙,黑色剪影似的猴面包树,还有无处不在的保安部队,让该地显得神秘怪异。
此地区是从2006年开始发现钻石的,由此引发了一场大规模的淘钻石热。学生们把课本扔进灌木丛里,急匆匆地去挖掘,教师们也为了这唾手可得的财富,随着学生去进行疯狂的搜寻。
2008年底,总统罗伯特·穆加贝指示布置了有争议的军事压制,以加强国家控制。官方从此以后一直奋争,以证明自己的钻石并非价值连城的“血钻”。进入该地区的外国人都要受到怀疑的审查:因为他们可能是钻石购买者或非法商人。
那个警察盯着我,我虽然努力保持镇定,但我知道,和大多数津巴布韦公务员一样,警察薪水也非常低。
“……一本书吗?”警察说完了这句话,同时指向仪表板。
我的书!我几乎忘记了它们。离家之前,我放了三本平装书在车里,希望在这次顶呱呱的旅行中穿插些惬意的阅读。
自从2009年2月在职已久的穆加贝总统与从前的反对派领袖摩根·齐万吉莱共同建立了一个联合政府,以试图阻止为期十年的经济衰退,新书和二手书就开始重新出现在津巴布韦的跳蚤市场和城市书店里。可以理解的是,现在励志书看起来是最畅销的书种。
但在此之前,在津巴布韦买一本好书几乎是不可能的。在首都哈拉雷,人们最喜欢的两个二手书书店也已关闭。
有时候我觉得很渴望一本好的小说,我不是唯一这样想的人,这里的朋友都央求我借一些杂志或小说给他们看,那些书和杂志都是我的家人从海外寄来的。
“你有什么给我们读吗?”他们会问。我意识到我身边的津巴布韦人不仅需要食物,他们也渴望得到书籍来阅读、欣赏和讨论。
在津巴布韦,报纸的供应不那么令人满意,当地图书馆很少提供帮助。它们是“季节性的”,我被告知,由于锡屋顶有漏缝,图书馆雨季是关闭的。不幸的是,当局发现有漏缝太晚了,这就意味着许多书籍都被糟蹋了。
我从前是个惯于快速翻阅书籍的读者,现在则体会到了重读的乐趣,一遍又一遍细细品味先前可能会跳过的字句。在英国作家海伦·邓莫尔的小说《围困》里,我发现了津巴布韦当今物质匮乏的影子———小说虚构再现了1941年苏联遭逢德军封锁后的情景。当无意中为她快要饿死的家人找到一个洋葱头时,小说主人公安娜兴奋异常。这种快乐我也认同———虽然我们现在还没有饥饿的压迫,但当水果从商店里消失一空,而恰在这时一位邻居热邀我们到她家的树上采摘美味的桑葚时,我心中就会洋溢着兴奋。
有时候面粉也难以寻觅,这时伊丽莎白·埃尔利希的《米利亚姆的厨房》就安慰了我。埃尔利希女士的记录非常精细,当读到她学着波兰婆婆做苹果糕的情节,这让我心生感叹:艰难困苦原来可以让人珍视简单的事物!
但此时此地,在马兰吉地区的一条公路上,一个警察在等待。我端详着仪表板上的三本书。每一本对我来说都是宝贵的,而且每一本都有一个小小的故事:内奥米·奥莱德曼的获奖小说《不服从》,是我几天前从哈拉雷跳蚤市场上“抢”来的,买的时候别提多兴奋了;《猫文经典》是我2002年得到第一只猫后不久买的。随着猫咪家族的扩大,我喜欢就着烛光一段又一段地选读这部猫文化选集给丈夫听;另一本《狐狸门》,是儿童文学作家威廉·梅纳写的一部精彩故事集,我刚读了一个故事,写的是一只老鼠千方百计,最终找到道路到达目的地的故事。
我又看了看这个年轻的警察。在他身后,警务帐篷的绳子上晒着潮湿的衣物。由于津巴布韦的经济不景气,毕业生们成群结队地涌向这个职业,别的工作岗位很难找到。
“我只想要一本书。”警察小伙子又央求着。我这不是听到了自己对于书的无比渴望的回音和共鸣了吗?我明白,我只有一件事可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