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宋珊珊 杨林 记着调查发现,由于一直没有纳入公共场所卫生许可、监督的范围,健身场所空气质量常被忽视。
近日,记者就在宁夏路上一家瑜伽馆体验了一番。该馆正在进行装修,但是健身班还在继续上班、招生。一堂课,40多分钟的时间里,呼吸的都是刺鼻的墙面漆的味道,新铺的地板也散发着刺鼻气味。一堂课下来,没有感到锻炼出汗后的畅快淋漓,反而有些恶心头晕。
据了解,随着市民对健身需求的增加,近几年来,青岛市区涌现出了众多大大小小的健身场馆。但是受场地、资金等影响,健身场馆也是良莠不齐。不少市民反映,有的场馆建在废旧厂房里,空气不流通,锻炼完后会有憋气感觉。还有的健身馆虽然建在高档商业区,装修得也非常豪华,但是因为健身场馆一直没有纳入到公共卫生监督范围,对空气质量也不是很在意,装修味道没有散去就开业,或者招收的会员超过可容纳人数,导致室内气体浑浊。
青岛市卫生监督局监督八科主任杨鸿宾介绍,市民在健身时,都是集中在一起运动,造成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比较集中,如果场馆内再有装修污染,比如羽毛球馆场地胶面自身散发的气味、墙壁装修材料散发的气味、室内家具散发的气味等,不仅健身的效果达不到,还要被室内污染所害。
9月开始,按照新出台的《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青岛将健身场所纳入公共场所卫生许可、监督的范围。健身场馆的经营项目登记、室内空气检测、通风设施设置、职业人员的健康查体等,都将纳入监督范围,给市民提供一个安全的室内健身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