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志杰 说到底,夜市就是一个开在夜里的大集市,与人方便自己得利。只是在台湾,因其生活习惯、天气因素而形成了一道风景,让我们体味。 台湾夜市之多完全可以盖世称王,每个城市都有说得上的著名夜市。台北的士林夜市,是大陆游客必到之地,因它近蒋中正先生的士林官邸,被旅行社安排在同一线路上,顺便就逛了。其他还有不少夜市也是各具特色,占据自己的一片江山,如公馆夜市、临江街夜市、宁夏路夜市、辽宁路夜市、华西街观光夜市、饶河街观光夜市以及师大路夜市。总之,夜晚的台北,你不用担心没地儿打发时间,随便哪个夜市都能转上一两个小时,肚子填饱了,伴手礼也有了。正因为如此,夜市被台湾旅游部门列为台湾旅游的一个重要项目,白天观光,晚上逛夜市、品尝美食,已经成为台湾旅游的一个成熟套路。 台湾夜市这么多年下来,越办越红火,慢慢形成一道靓丽的城市风景,其管理之术,令人敬佩。台湾的大多数夜市,并没有专门的经营场所,但其地点是固定的。比如高雄的六合夜市,就在中山一路至自立二路之间,白天是一条非常繁华甚至拥挤的大马路,每到夜幕降临,马路的两端放上几根路障,夜市就开始了。白天走在这里,你丝毫想象不到晚上会是一个那么热闹的夜市,而在逛夜市的时候,你也不会想到这里就是白天车水马龙的中山一路。 黑白转换,如此不留痕迹,经营者的自觉意识是一个方面。每摊自治,自我管理,井然有序,不到时间不来占地,到点就撤。另一方面,管理者的善管、会管,也是夜市良性成长的重要一环。到了夜市时间,在这里很难看到管理者的身影,有没有体验者或卧底者尚不清楚,他们不是懒政,而是出现在应该出现的时间、地点。顺便说一句与本文无关的话,我们现在的行业大盖帽或者行业制服实在太多。这样看上去似乎是增加了这个行业执法的威严,实际是人为地增加了隔阂,甚至是加大了对立情绪。人民城市人民管,城市的管理人员却身着制服、头戴大盖帽,他们与市民不是一个装束了,不是一个阶层了,怎么能够做到齐抓共管、同呼吸共命运?脱下那身制服,摘下那个压人的大盖帽,以一个平等的姿态出现在市民面前,即便有矛盾也不会产生冲突。 台湾夜市兴盛长久,看上去就是一种自然的生长法则,没有过多的所谓管理、实际上的过多干预。出摊的好好出摊,逛夜市的规规矩矩去逛,日落而做,凌晨而息。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夜市越做越大,不仅成为这个城市的标志,还成为这个城市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夜市里逛荡的人,自然哪里的都有,但大陆游客已经逐渐成为一支新军。他们成群结队,喜气洋洋,声音高亢,见什么买什么,已然成为夜市一景。摆摊的也是各色人等,台湾本地人居多,也有洋人在默默地练着自己的摊,他们不喜欢别人照相,一般都在摊前贴上禁止拍照的标志。也不喜欢别人围观,对于问这问那的好事者,很少理会,好似他摆的这个摊是摆给自己的。但是,洋人的摊前依旧有很多大陆游客驻足,看上去同胞们更信任洋人,从旁边走过就会听到这样的对话:洋人不坑人。 其实,这只是个人好恶,不是评判标准。台湾大小夜市能够夜夜灯火通明、人头攒动、平静热闹,不坑人或者尽量做好,是一个基本原则。那琳琅满目的吃货、花色各异的衣装、让人爱不释手的工艺品,在昏暗的灯光下,看走眼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如果心生坑人之意,也是可以蒙混过关的。好在坑人者寡,夜市平安无事,形势大好,一派繁荣景象。 在台湾逛夜市吃足喝饱之余,就有许多的感想。夜市对我们来说也是身边之事,在思想与行动都放开之后,从城市到乡镇,每到夜晚都会在某个场所形成固定的地摊市场,从针头线脑到鞋袜衣衫,也是琳琅满目。练摊一度成为我们很是时髦的词汇。但是,我们为什么总有一些负面的东西掺杂其中?城管与摊主的撕扯,摊主与城管的游击战,夜市的存与废,甚至演变成一个城市的不安定因素。说到底就是一个“管”字,在很多人那里,就是一个“官”字。这一个“官”字就把夜市搞乱了。 说到底,夜市就是一个开在夜里的大集市,与人方便自己得利。只是在台湾,因其生活习惯、天气因素而形成了一道风景,让我们体味。我的意思在于,台湾夜市的成长经验,值得借鉴。不要总计较摆摊的人是不是下岗职工,晚上没事的时候谁都可以来摆摊,挣钱不挣钱那是人家自己的事,就像谁都可以来逛一样,花不花钱也是人家自己的事。 (本文作者为媒体从业者,知名专栏作者,出版作品多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