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有一乐 文/片 任磊磊
有时间的时候没有钱,有钱的时候没时间,有时间又有钱的时候,身体又不行了。人就是在这种怪圈中颠沛流离,找不到通往梦想的航标。而64岁的济南人张作川却要跳出这个宿命,在退休前他就提前给自己做好了规划——带着相机去拍遍全国全世界。 2005年56岁的张作川尚未退休时就为将来的退休生活打好了谱。老伴曾提议他说:“你喜欢写字,退休后就练书法吧。”张作川天生有一股子不服老的劲头:“练书法倒是不错,但是要老待在家里,我想扛着相机出去转转。”这时一台老式的海鸥牌胶卷相机映入老伴的眼帘。“对呀,年轻时就喜欢摄影,平时谁家有个喜事,单位有个活动,咱不都是摄影师嘛。”又能锻炼身体还能陶冶情操,老张的提得到了老伴的赞同。 退休后,张作川买了台D80的相机,他用这台相机去了全国很多地方,还去了趟俄罗斯。不过这次国外行让他很郁闷:拍出来的照片总是“跑焦”。“去俄罗斯的时候,遇到一位陪着婆婆出来玩的年轻漂亮女士,好看的人就出片子,我给她拍了很多照片。照片拍回来后,我发现照了几百张片子都模糊了,只选出20多张给人家发过去。”再后来人家再也没提过让他拍照的事。 这件事让张作川最终下定决心换相机。先是花16000元买了台D700,用了一段时间,又花18000元换成了D800,添置镜头的钱也不能少,最贵的镜头也花了18000元。前前后后加起来,张作川花在摄影器材上的费用高达十几万。(连小编都不得不感叹,真是“老年土豪”啊!)退休一年后,张作川还做了一件事,为了方便去偏远的地方拍摄,他把自己多年的普通轿车换成了越野。已步入老年的老张出发时的范儿毫不逊于壮年小伙。 光有范儿显然是不行的,去野外摄影还要有股像年轻人一样能吃苦的劲头。在国内,他都是跟着摄影团体自驾到各地去拍片。他在同行的团里面,年龄算是大的,可是他从来没有要求过特殊待遇,和年轻的团友们同吃同住。出去摄影不同于旅游,要出好片,就要钻那些自然环境更差的地方。 在云南元阳哈尼梯田村寨,夕阳下,炊烟中,村寨如同仙境一般,张作川被深深吸引住了,为了等这张照片,他在取景地足足等了一个白天,最终在景色最美的一刻按下了快门。他用一种近乎教士般虔诚的心在对待摄影,每次拍照,都要比预定的时间提前到。比如,早上5点拍日出,他要4点就起床到拍摄地蹲点,只是为了抢到个好的拍摄地点。很多年轻的摄影师都去抽烟聊天了,他仍然守着摄像机一刻都没有离开,等到团长招呼大家返回的时候,他的腿竟然站麻了都浑然不知。 最辛苦的还是随团去新疆和西藏拍摄。那里的条件非常差,住的房子都是木板房,房门也关不上,得拿绳把门系上。行驶在路上的时候,到处是尘沙飞扬。原本全密封的车子里布满了沙子,他的鼻子和嘴里也都是沙子。但他全程都没有掉链子,一直跟着队伍行进在大漠孤烟的公路上,连年轻的团长都对他伸出大拇指。还有一次去四川的稻城亚丁,那里缺氧缺得厉害。去的时候,那里的旅馆没有单间只有通铺,因为缺氧严重,张作川无法完全躺下睡觉,只能倚着被褥、行李坐着睡。但第二天他依然抖擞起精神去拍片子。 几年的时间,老张从一个摄影菜鸟成了一个行家,他的视野也不再局限于国内,他的行程越走越远,在最近的几年里,张作川的足迹遍布了27个国家和地区。他自豪地说,“我的第一本护照都已经用完了。”拍摄回来的片子成了他的一种精神寄托。“我现在一半的时间在外面摄影,一半的时间在家里休整,过得非常充实。闲暇的时候,把自己拍摄的片子拿出来欣赏,那种满足感就别提了。” 这两天,老张又要跟随摄影团自驾去福建惠安县拍摄惠安女了。他说,在家稍一待久了就有要出发的冲动,他觉得,只要行动着,自己就一直是个年轻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