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洪涛
老父亲92岁了,耳不聋眼不花。虽然艰苦的岁月,焚烧了父亲的青春,使他的容颜变老,但也炼就了他那坚强的信念和百折不挠的意志。我很幸运,子欲养而亲还在。父亲节快到了,从心底里祝愿天下的父亲健康长寿。此时此刻记忆的闸门一打开,沉淀在我心中那些父亲的往事就呈现在眼前,有些替他心酸,更多的还是为他骄傲。 父亲是个十足的乡下人,一个经年累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观他走过的坎坷路,方知路途上他经历的艰难和辛劳。爷爷闯关东腿冻坏了,干不了重活,从5岁就开始下地干活的父亲,从小没有享受过独子那种娇生惯养的待遇,过早地承担起养家糊口的重任。他样样农活都能干,是庄稼地里的行家里手,在村里是出了名的好庄稼把式,干什么农活都要挑个头、拔个尖。生产队里上山挑花生,一担花生,两人抬上肩,他从山里一口气挑回场院,一称200多斤(那时论称记工分),无人能与之相比。父亲是个性子刚烈的人,在他的眼中,没有他服气的事情。去年,在我妹妹家,趁妹夫不注意,他从农用三轮车上搬下八九十斤重的一筐苹果,可把妹妹吓坏了,说了他几句,他不服气,说:“我赶不上你?”一辈子也改不了的犟脾气,人说10个老头9个好汉,一看到干活就来劲,真拿他没办法。 父亲是个闲不住的人,几乎没有他不会做的东西,看一样会一样,在村里人们的眼中,他特别聪明能干。不仅庄稼地里的活样样精通,石匠、瓦匠活也是拿得起放得下,编筐篓、配钥匙、维修小农具,都难不倒他。他非常乐于助人,老少爷们有事需要帮忙,有求必应,谁家打石头、盖房子都会主动上门帮忙。父亲常说:“人有难处多帮人,自有难处多人帮。”村中有位外号叫“二懒”(其实人并不懒)的人,会画画、写字,有才艺,家里底子薄,生活困难,父亲就把自家老母猪生的猪仔赊给他,让他喂肥卖了再还钱,曾经有两头中途夭折,自然也就不收钱了。记得有一次他因急用钱又借不到,到我家里找父亲帮忙,父亲出去向别人借了10元钱给他用急,事后,也不催要,自己先把钱还给人家。父亲的人缘极好,记得家里修缮房子时,不用打招呼,呼啦啦一大帮子人都来帮忙,用不了,让谁走谁都不高兴。 父亲把更多厚重的爱给予了自己的儿女。他对我们重在言教,不动棍棒,给我们灌输牟氏家族读书取士的理念,倒不是希望我们能做什么官,只是说念书会决定一个人的命运。他没念书是因为家穷,读书的愿望都寄托在我们身上。他常对我们说:“就是拉棍要饭吃,也要供你们念书。”经常跟我们讲牟氏七世祖牟时俊的“邻家日演一部戏,儿曹每课三篇文”的家训,以及其八个儿子刻苦读书的故事,让我们不受外部诱惑,专心致志读书。他一生最崇拜老师,以至于我们从来不敢回家说老师个不字。如果在学校被老师打了骂了,他会认定理在老师,不容你辩解。他对我们一向要求十分严格,家里的活可以偷懒,读书可容不得你有半点懈怠,我们读书从来不敢马虎,也算做到了出类拔萃,没有让他失望。细想起来,我们的成长,不知倾注了父亲多少心血,自己后来成为村民心目中有出息的孩子,与父亲的教育是分不开的。 如今,父亲老了,自从他对一件事情总是重复来重复去地念叨,我才意识到父亲真的老了,好在不吃药、不打针,身体康健。我们兄妹四人现在都已经有了儿孙,特别庆幸还能有老父亲让我们尽孝道。我们是多么想尽其所能让他吃好、穿好,乐享幸福的晚年啊!但是,他还是不舍得吃、不舍得穿,老脾气不改,让人焦急上火。大妹说:“他一辈子形成的习惯,改不了了。只要他高兴,只要身体好,就行了。”没办法,只好顺着他,多陪陪他,耐心地听着这个“老小孩”讲那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