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黄咸鸭蛋的清香 
2014年07月2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高德成
  
  小侄子托人给我捎来了一个纸箱,打开一看,装的是咸鸭蛋,立刻把我带到遥远的故乡。母亲那熟悉的面孔和温暖的关怀,一下子就浮现在我的眼前……
  我的故乡江苏兴化,与高邮邻接,我们庄上很多人家都养鸭,养的都是高邮大麻鸭,鸭多,蛋也多,生的蛋多数是双黄的。高邮鸭蛋腌制后即为著名的“高邮咸蛋”。讲究吃的随园老人袁枚说:“腌蛋以高邮为佳,颜色红而油黄。”
  我父亲也养了150只高邮麻鸭,每天能生130多个蛋,且双黄的占80%。每年秋收结束后,农事闲下来,心灵手巧的母亲就张罗开了,每天早早起床清洗腌鸭蛋的坛子。接下来就是全家人齐上阵的时候了。父亲从鸭棚里,挑选出又大又是双黄的鸭蛋,提到门前小河边上,让姐哥和我三人把鸭蛋洗干净,我和姐姐、哥哥就赶紧洗。洗好了鸭蛋,父亲又把鸭蛋提到院内,母亲便小心翼翼地把鸭蛋擦干,放在院子里铺开的竹席上。鸭蛋晾干了,母亲再一个个地小心翼翼放进坛子里,最后倒进煮开了的加上盐和调料的凉开水。热热闹闹忙忙碌碌中,这两坛子鸭蛋总算腌制好了,母亲盖上盖子,腌制就全结束了。一个来月后,这咸鸭蛋就能吃了。
  中秋节这天,母亲煮了6个咸鸭蛋,一个切成4块,24块装了满满一盘子放到饭桌上,让全家人吃。饭桌上那黄白分明、熟悉的味道直往人鼻孔里钻。我喝着大米稀饭,吃着糯米油炸饼和色香味均极诱人的咸鸭蛋,快乐满意极了,感觉如神仙过的日子。此时再名贵的山珍海味,对我也丧失了吸引力。
  后来,我上私塾读书了,母亲牵着我,带上6个双黄咸鸭蛋去见私塾先生。从此,每逢过年过节,她都要给私塾先生送咸鸭蛋。母亲不识字,也不善言辞,她用这种朴实的方式,表达对私塾先生的敬意和感激。
  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我响应祖国号召,报名参军,离家那天,母亲天不亮就早早起床了,特意为我煮了66个双黄咸鸭蛋给我装在包里。我说太多了,她说不多,六六大顺,你到部队上和同志们一起吃了,一切都会顺利。
  我入伍的第二年,母亲来部队看望我,她又给我带了几十个双黄咸鸭蛋,给我和同志们吃。我和战友们,喝着小米稀饭,啃着白面馒头,吃着油汪汪的咸鸭蛋,个个满嘴唇上都粘着黄油油的蛋黄。你看看我,我望望你,嘿嘿地笑着,笑得那么甜,那么开心,大家都沉浸在一片欢乐纯正的乡情之中。
  如今,我已年过古稀了,我的母亲已离世四十多年了,想起小时候在家和当兵时,吃着母亲腌制的双黄咸鸭蛋的情景,心里就甜甜的,嘴里直流口水。继而,眼角又会被泪濡湿。现在,我虽然在遥远的他乡,再也吃不上母亲腌制的双黄咸鸭蛋了,但那绵厚的双黄咸鸭蛋的清香,却长久地留在了我心的深处。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