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卖“火绳”
2014年07月2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谭业新

  上世纪50年代初期,我家七口人的生活全靠父亲一个人的工资来维持,生活十分拮据。但父母知道读书识字的重要性,宁肯一年不吃饺子,也要供孩子上学。
  父母为了供我们上学而终日拖着疲惫不堪的身子省吃俭用起早贪黑,作为长子的我心里很不是滋味,于是决心用自己的劳动来减轻父母的压力。12岁那年放暑假时,天不亮我就跟随邻居几个大人翻过“四林区”(现在的南山公园),爬上南山山顶,翻过山到山南面的小东夼附近的山上拔“山胡椒”(一种带有艾蒿味的小野草,本地人都叫它“山胡椒”)。
  忙碌了一上午,中午休息时,喝着山泉水,吃着自带的玉米面片片,就着自家腌的萝卜头咸菜。看着自己拔的一大堆“山胡椒”,虽然很累,但心里感到很高兴。饭后休息片刻,大家又忙碌起来,一直干到下午,3点左右,各自把一天拔的“山胡椒”打成两捆,用自带的扁担挑着回家。一个12岁的孩子翻山越岭来回要走20多里山路,肩上还要挑着40多斤重的担子,其艰难程度可想而知。
  回到家中,母亲和姐姐把“山胡椒”编成7厘米宽1.5米左右长的草绳子,然后放在太阳下晒干。那时一天拔的“山胡椒”大约能编出十五六根草绳子。烟台当地人把这种晒干的草绳子叫做“火绳”。“火绳”用火点燃冒出的烟有一股艾草味,可以驱蚊虫,而且烟味也不呛人,所以本地人习惯夜间点燃“火绳”驱蚊子。当时烟台人大多生活比较清贫,没有几家能挂上蚊帐,当时也没有蚊香等驱蚊产品,夜间能点根“火绳”熏熏蚊子已经很不错了,何况还有很多人家连“火绳”都不舍得买。
  因为我天天去拔“山胡椒”,所以晒干的“火绳”除自家用外,还能剩余很多,我想拿出去卖掉,卖的钱可以买些学习用品。父母同意了我的想法,我就每隔三五天出去卖一次。父母担心我出远门回不了家,只准我在离家不远的新世界商场(现在的天天渔港附近)周围的几条街卖。
  每天我都用扁担挑着二三十根晒干的“火绳”沿街叫卖,记得当时卖的是一毛钱五根,一天下来好了能卖六毛钱。
  就这样,我一个暑假共赚了十元零二分,当时买了一双鞋用去一元钱,因为我脚上的鞋实在是破烂不堪了。剩下的钱算算可供我一年的学习费用了。秋季开学,父母看到我能用自己的劳动成果换来书本等学习用品时非常高兴。
  现在烟台人的生活水平比起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不知要好上多少倍,谁也不会为孩子上学而缩衣节食。但是作为孩子是否也应该想想,你们的父母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经济社会里,挣钱是多么的不容易啊!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