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父亲的美德
2014年08月2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卞文志
  读初中的时候,语文老师曾充满情感地带领我们学习朱自清先生的名作《背影》。老师每一段落、每一句都给我们作了讲解,并要求每个同学写读后感。那时,我觉得这篇文章没有什么值得感动的东西。
  今年春节后,我从一本旧的散文选集中再次读到《背影》,慢慢地读完后,刹那间有一种感动溢满心头,内心深处酸酸的。文章中的每一个字词,都在拨动着我回忆的心弦,我因而一次次地追寻着父亲的背影。
  那年离开老家回城,我站在坎坷的乡路上,凝望父亲与我挥手后回村的背影,此后不久,父亲便因病去世了。
  现在想起来,这最后一次凝望父亲蹒跚的背影,给我留下的印象很深。我与父亲告别时,他的眼眶中涌动着混浊的泪水,他肯定是舍不得我走。
  看着父亲隐没于村头树丛中的背影,我的心禁不住一阵颤栗,这是父亲留在我脑海里的最后一个背影。几个月后,一生坚强、性格倔强的父亲便与世长辞了。后来我得知,父亲临咽气时,微闭的双目滚出一滴滴泪珠,嘴里一再念叨着:“我想进一次城,看看在外工作的孩子们!”而那时,我正在遥远的大西北采风,当我风尘仆仆赶回家时,父亲已经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父亲离世前半年,他最后一次进城来到我家。父亲弯着腰,挎着一篮子土鸡蛋,坐了半天的长途客车,从300里外的老家来到城里。在我们家住了不长时间,因听不到鸡鸣狗叫孩子嚷,看不到牛羊踢栏麦苗青,他一遍遍地念叨着还是不如乡下好。念叨完了,他便到阳台上去看楼下公园里的花花草草,听树木上扑展着翅膀飞来飞去的鸟儿鸣叫。
  站在屋里,我看着父亲凝神看窗外的背影,便一次次地劝说,爸,您就多住一阵子吧,也让儿子尽尽孝心。听我不住地劝,父亲转过身来,随着满脸皱纹的舒展,高兴地答应道,“好,好,城里这么好,日子这么舒坦,我住上些日子再走。”我知道父亲的答应是违心的,因为他无时无刻不在牵挂着老家以及他养的那些鸡、鸭、鹅和小院中的花草。
  时光飞逝,父亲离开我们已经十多年了,然而父亲的音容笑貌和教诲却依然刻在我的脑海里。父亲如朱自清先生笔下的父亲那样,不辞劳苦,热爱生活,用一颗热情的心关爱着自己的儿女和周围的每一个人。父亲离世后的这些年,每当我在路上或田间看见蹒跚行走的老人以及他们微驼的背影,我就会不由自主地想到父亲。
  这些年来,我从未写过父亲,我怕浅薄的笔写不出父亲如山般凝重的爱,写不出他从祖辈身上传承下来的优秀品德。现在重读《背影》,再也锁不住我对父亲的思念。父亲的言行操守,谆谆教诲,在今天仍似四季鲜花,永远绽放在我怀念的梦里。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