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师们
2014年09月1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牟洪涛 

  过去,在农村没有幼儿园,没有学前班,父母也不提前教识字。上学开始的第一位老师就是自己的启蒙老师,我遇到的第一位老师是刚刚师范毕业的李白元,一说话就脸红的她教我们数数、识字,态度和蔼、细致入微,教了多少字给我们,不记得了,但她那真的有点像妈妈的音容笑貌、和蔼可亲,却是挥之不去的。
  上二年级,又是一位刚刚师范毕业的林深老师,林老师可是高大威猛,开始有点怕他,后来,发现他还挺温和的。有两件事印象最深:一是,上二年级开始第一次写作文,就受到他的表扬,在班上宣读了我的不到50个字的作文,让我很激动,大受鼓舞。二是,第一次在本子上写字(以前全是在石板上写),那时没有田字格,也没有横格本,在自订的本子上,比着尺子画上横格,再往上边写字。虽说有格,写出来的字还是不得要领。一次老师站在我的座位旁,告诉我,你写的时候,只要把握住字体的大小,字的底部贴着下格,不要离开,不要管上部,就能写直了。一试,果然如此。从此,我的写字本上都给打优,老师还在本子的右下角给我画了一个可爱的小青蛙,我高兴得不得了,只可惜,我没有把那个本子保存下来。
  上完小时,遇上一个写字特棒又严厉的老师鲁兴发,让我难以忘怀的是他对写字的严格要求。这个个子不高、络腮胡子的老师,黑板上写字一笔一画,从来不马虎、不潦草,美观苍劲的粉笔字,让人看了赏心悦目。他对学生要求严格,作业写字潦草了,必须返工重做。记得那时候,考试时间再紧张,我也是一笔一画地做题,就算是题做不完,也决不让字迹潦草,为此经常受到表扬。应该说,因此把写字的基本功也打得十分扎实。
  初中的语文老师王仞千,是个很有涵养的人,是我们的班主任,给我们上了三年语文课,说话不紧不慢,温和、善良。那时学校没有读报栏,没有电视,也没有广播,视野闭塞。王老师个人订有一份上海《青年报》,我们都眼馋,幸运的是,我和刘德军、侯书生三个同学被允许到他的办公室看那份《青年报》。
  初中的数学老师叫王忠甫,眼睛高度近视,眼镜片像两个瓶子底,他从不发脾气,挺讨人喜欢。记得有一次考试数学,发下卷子一看,得了100分,再仔细一看,其中少做了一道题。因为那时间都是老师把题抄在黑板上,学生在白纸上做,做上去的全对了,当中漏掉了一题,老师没有看出来,所以给打了满分。后来,我向老师坦白了,王老师问我丢掉的题会不会做,我说会做,老师说,那就不改了,还记100分吧,老师如此信任,让我很欣慰。
  高中教几何的曲声达老师,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画线不用尺,画圆不用规,一手熟练的画图基本功,他手画的几何图形,标准、漂亮,令人折服。受其影响,也曾经苦练不用尺规画几何图形的基本功,在上数学课时也能够不用尺规把几何图形画好,也曾让我的学生佩服了一把。
  教了我三年高中语文的申宝坤老师,对我有着很深厚的影响。听申老师的语文课,是种极好的享受。他踏踏实实地教给我们知识,同时指导我们把握灵感,写好作文。老师擅长讲古典文学,他能流畅地背诵好多的古文言文和诗词等,他讲课富有感染力,有时课讲得高兴和激动时笑声朗朗,我们也被感染得喜不自禁;有时课讲到伤感处,他常语塞哽咽,我们也跟着一起伤感。我们钦佩他的才学,被深深地潜移默化着。他喜欢亲自朗读学生写的好作文,幸运的是我也有几篇作文被读到,老师声情并茂地朗读,明显地增加了文章的感染力,坐在下边听着,心里像灌了蜜糖水似的,什么时间回想起来还有甜味……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