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倒孔家店”真有人说过吗?
2015年07月0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孔子】
     本报记者 张榕博

  今天,人们未必记得住新文化运动中种种蓬勃的思潮,却一定还记得那句响当当的口号:“打倒孔家店”。今天,我们重新回顾新文化运动时,倒要问一句,到底是谁提出了“打倒孔家店”?
  第一个喊冤的应该是胡适。1921年,胡适应邀为老友吴虞的一本新书作序。该怎样吹捧一下自己朋友的新书呢?胡适思来想去,忽想起新文化运动中大伙儿一块儿批判过孔子思想,特别是吴虞认为孔子倡导的忠孝社会强化了国家结构,这观点立意很新,分析独到。于是,在《吴虞文录·序》中,胡适写道:“我给各位中国少年介绍这位‘四川省只手打孔家店’的老英雄——吴又陵先生!”
  正是“只手打孔家店”这几个字,成为近现代中国历史上最为接近“打倒孔家店”的证据原文。也许这里会有人问,怎么原文里只有“打孔家店”,而没有那个关键的“倒”字啊?
  后来有评论者认为,一个“倒”字存否,已表现出新文化运动主要人物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当年那些倡导文字语言、思想文化革新的学者只是想批判一下传统文化,让国民出来透透气,所谓“打”的性质侧重于批判,但“打倒”就是全盘否定了。
  不管当时如何,即使被说“打孔家店”的吴虞先生本人也不乐意。北师大教授李怡考证说,吴虞看到后,立刻表示不能接受,胡适本人也再无批孔言论。
  那么,“打倒孔家店”这句话是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其他新文化运动旗手所说?历史学家翻遍了资料,也没能找到证据。北师大已故教授童庆炳曾分析,胡适六七岁进私塾,到了八岁时,已经对中华民族文化有了相当的了解。“后来,他到了美国,选择博士论文的题目,依旧是中国古代哲学。因为他最熟悉和最了解的是中国古代四书五经,不可能说这样的话。”童庆炳说。
  鲁迅呢,从史料中也没有查出他说过“打倒孔家店”的记载。
  至于陈独秀,他1937年刚一出狱,便在《东方杂志》34卷发表《孔子与中国》,明确表示:“在现代知识的评定之下,孔子有没有价值?我敢肯定地说,有。”一向顺历史风声而动的郭沫若,则对孔子的肯定达到政治层面:孔子是由奴隶社会变成封建社会的那个上行阶级中的先驱者。孔子立场顺乎时代的潮流,同情人民解放。
  那到底是谁说了“打倒孔家店”这句话呢?史学家发现,上世纪30年代,时任中国共产党北方局宣传部长的陈伯达回忆起他在19岁时读过胡适的《吴虞文录·序》,陈伯达说:“吴虞——这位曾被胡适称为‘四川省双手打倒孔家店的老英雄’,却是最无忌惮地、最勇敢地戳穿了孔教多方面所掩藏的历史污秽。”这句话里,“只手”变成了“双手”,“打孔家店”变成了“打倒孔家店”。
  胡适一定想不到,自己当初为“1900后”设计的这段评价,最后被这帮孩子中的一个记岔了。
  再后来,这句话便成了“讹传”。新中国成立后,这句话直接进了中学历史课本,可惜一直没有人问,这到底是谁说的,靠不靠谱?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