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曾抹去的遗憾
□东港区检察院来庆艳
2015年11月2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有些案件是不可避免的过失造成的,有些案件却是故意为之,尽管提起诉讼的案由各不相同,但有一点却是相通的:法律是冰冷的,司法却是温暖的。”这是刚来检察院,在侦查监督科轮岗结束时候,我记录在工作日志本上一则感悟。尽管办理的案件数量不多,但每每办理完一起案件,或者提审一个犯罪嫌疑人之后,我总是凭借极其敏感的想象力,去揣测案件背后的一些故事,有时,甚至会莫名地担心着某个犯罪嫌疑人的未来,会忧虑地想到他们家人绝望无助的神情。
  那是2012年4月份,一件7人涉嫌贩卖毒品的案子分到了我手里,尽管那时候对审查逮捕的程序已经很熟悉了,但碰到一起案子涉及7人,还是不禁打怵起来。认真把案卷阅读了三遍,才算把其中的上下线关系和购销来源理出了个头绪。说实话,现在关于案件的种种细节,我早已淡忘,只有案子中唯一一名女性犯罪嫌疑人印象最深。
  暂且称她梅吧,她是胶州人,离异,带着8个月大的女儿,在日照一游戏厅打工,微薄的收入,让她深陷困境,单身妈妈的孤单、窘困、艰难一股脑地涌向了她。生活寂寥的她,与来游戏厅吸毒的“小混混”玩到了一起,先是学会了吸毒,和他们泡酒吧,随后,通过从上线购买毒品倒卖给其他吸毒者,不到半年时间,她就以500到600元不等价格经手购买了500多克“冰毒”,除少量用于自吸外,大部分又以800到1000元的价格倒卖出去。
  随着收入的增加,她把年迈的母亲接来照顾女儿,自己则准备继续“以贩养吸”。不料,好景不长,在一次交易毒品时被公安机关发现,牵出了其他线索,将他们一并拘留。
  提审她时,基本事实她都承认。末了,我问她还有什么需要补充的,她没有为案件的细枝末节计较,而是说起了自己的女儿,很自愧,平时就不太照管女儿,现在自己被关押了,更是深深自责,泪水不禁吧嗒吧嗒滴落到会见室冰冷的地板上,格外揪心。
  回到单位,我整理了讯问笔录,根据逮捕的条件,对其他几个犯罪嫌疑人作出批捕没有异议,就是在反复考虑,对梅是否可以不批捕?这样她就可以回到女儿身边,好好陪她,好好疼她。可是,又一看,涉案数量是500克,这对于“无论数量多少都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贩卖毒品罪来说,岂是那么容易就逃过羁押?
  办案期限最后一天,该去领导那儿汇报了,我最终拿出了合乎法律规定的意见:批准逮捕。只是,关于捕与不捕的背后纠结,我从未和领导同事透露,因为那不是一个理智法律人应该有的,也不是一名检察官审查批捕时应该去关注的。
  有人说,检察官和医生职业相通,医生见病人多了,会对生命麻木,检察官遇到犯罪嫌疑人多了,会对自由麻木,然而,我虽初入检察行业,却丝毫没有对自由麻木的倦怠。
  案件早已终结,梅也早已刑满释放了,而那份遗憾终留在了我的心底。
  本报记者 王裕奎 整理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