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历史学会理事 邱从强
1948年秋,解放战争进入第三个年头,人民解放军由战争开始时的127万人发展到280万人。国民党军队则由430万人下降到365万人,尽管数量占优,但士气低落、战斗力不强,其中一线兵力深陷在东北、西北、中原、华北、华东5个战场,主要担任战略要点和交通线的守备,相互间难以配合,能够进行战略机动的兵力为数不多。在这种情况下,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战略决战的条件已经成熟,解放战争由此进入夺取全国胜利的决定性阶段。而战略决战的冲锋号是济南战役吹响的。
1948年上半年,华东野战军发起周张、潍县、兖州战役,济南已经处于解放军的重重包围之中。蒋介石考虑到济南的重要战略地位,拒绝了美国军事顾问团“退出济南,把军队撤至徐州”的建议,不但集中山东兵力,而且从徐州抽兵北援,力图守住这座“金城汤池”。为夺取济南,根据中共中央军委指示的作战方略,华东野战军以参战总兵力的44%、约14万人,组成攻城集团;以参战总兵力的56%、约18万人,组成阻援打援集团。从1948年9月16日至24日,华东野战军经过八昼夜激烈攻坚作战,攻克济南,歼敌8.4万人,争取吴化文部2万人起义,俘获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主席兼第二绥靖区司令官王耀武、山东省党部主任委员庞镜唐、第二绥靖区副司令官牟中珩等高级军政官员。济南战役发起后,由徐州北援的国民党3个兵团,因惧怕被歼而未敢继续北进。
济南战役揭开了解放战争战略决战的序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首先,济南战役是人民解放军攻克敌人重点设防的大城市的开始。9月29日,中共中央电贺济南战役的胜利,指出:济南大捷证明人民解放军的攻坚能力已大大提高,胜利影响已动摇了蒋介石反动军队的内部,这是两年多革命战争发展中给予敌人最严重的打击之一。其次,济南战役也是蒋介石以大城市为主的“重点防御”体系总崩溃的开始,动摇了国民党妄图依托大城市进行顽抗的信心。正如美联社的评论:“自今而后,共产党要到何处就到何处,要攻何城就攻何城,再没有什么阻挡了。”第三,济南战役后,烟台、临沂、菏泽等地的国民党军队纷纷弃城逃窜,山东除青岛及少数据点外全部获得解放,从而使华北、华东两大解放区完全连成一片,为华东野战军挥师南下、与中原野战军发起淮海战役创造了有利条件。
随着济南战役的胜利,中共中央因势利导、当机立断,先后组织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歼敌154万人,国民党赖以维护其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上被摧毁,人民解放军“饮马长江”,全国处于革命胜利的前夜。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
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