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让出床位给更需要的人
那些善良常常让志愿者热泪盈眶
2020年02月2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成为志愿者后,夏日总是要工作到很晚。
  夏日的微信上经常有很多条未读消息。  受访者供图
   口述人:夏日
  今年22岁的夏日是武汉传媒学院大四的学生,原本这个寒假计划回到长白山,然后闭关写作。但是,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他放弃了原定计划,从1月23日开始参与线上志愿服务工作。他说,“有些事总要有人去做,有些事我们能够做得更好。”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袁野 整理

工作到凌晨是常态
  我是从1月23日成为一名志愿者的。之前,因为学习和工作原因,我和一些媒体以及公益组织有过合作,掌握了一些资源。我牵头组建了Summer一线捐赠及信息核查支援组,并进行筛选信息的工作,利用一切资源为救助提供便利。从开始到现在,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加入我们中间来。
  每天早上8点我们就开始当天的工作,6位信息收集及联络员16个小时在线,收集信息并进行核实联络。每天还会有20余名机动救援人员根据核实发布的信息,来帮医院联络物资及帮助求援患者。还有一个编辑,根据核实后的信息,制作早午晚报,在社交媒体上发送,并联络志愿者转发传播。每天也会有很多重要或者辟谣的信息发送到我这里,我再与湖北的媒体联络,将一些新闻线索提供给他们。
  我们每天收到的求助信息很多,有上万条需要我们核实。虽然没有发现假的求助信息,但有些已经很滞后了。我们就会把类似核实的信息发出来,避免占据公共空间。
  每一个求助信息被核查后,我都会尽全力帮助他们。我不放弃努力,只要努力就有希望,现在已经救助了30名患者。每天要忙到凌晨两点半才能把这上万条信息处理完,也许有些辛苦,但是值得的。
常被无私打动
  2月5日深夜,我收到了三条求助消息。其中一条是一位婆婆找不到医院收诊,他们家在武昌区,我们帮她找到的医院却在另外一个区,因为没有车,婆婆的儿媳妇就背着老人走路去了医院。还有一个求助者,我们帮他找到了床位,他却很无私地把床位让给更需要的人。这些人的善良和努力,时常让人热泪盈眶,也是支持我坚持做志愿者的原因。
  我身边的朋友也有需要求助的时候,我受到的触动很大。1月27日0点46分,我正在忙着联系怎样把一批捐赠物资送到定点医院,突然收到了同学秀秀的信息:“能不能帮忙联系志愿者司机,送我父亲到医院?”
  秀秀的父亲1月20日就开始出现发烧、咳嗽等症状,一直在家里自行隔离。那天凌晨,他病情加重,体温升到了38.5℃,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诊断为高度疑似患者,需要马上送去医院。秀秀打了120,但没有空车,社区的车辆不能送病人,定点医院的电话也打不通,情况十分紧急。
  我安慰她不要着急,建议她打110联系对口的人。同时,我把求助信息在朋友圈和医院群里扩散,又联系了疫情指挥部。凌晨1点37分,秀秀发消息告诉我,车已经联系到了,正在来的路上。
  再次收到秀秀的信息时,是她母亲患病、父亲去世的坏消息。之后,秀秀的同学们组成了一支15人的后援团。秀秀是我遇到的最阳光、最坚强的一位,她求助的时候,没有责怪谁。她说她很理解大家,也一直在配合社区的相关工作和流程。
每天微信收上万条消息
  志愿者的帮助并不是全部有效的,可能做了很多之后,结果并不尽如人意,但没有谁会轻易放弃。我们虽然渺小,但都在尽力想办法救助。
  说实话,这段时间做志愿者比我之前学习和工作的强度都要大。我每天在微信上都要收到上万条消息,只有把当天的事情处理完之后,我才会安心睡觉。最晚的一天,我记得很清楚,晚上10点的时候有三个患者同时向我求助,那晚我凌晨3点40分才休息。我的手机内存是128G,微信占用的空间就达到一半了。
  做志愿者不像学习,累了就能休息,也不像我之前比较喜欢做的自由职业,不想做就不做了。只要你开始做,就必须坚持做下去,不管发生什么样的事情。因为患者把希望寄托与你,你就有责任去帮助他们,不能辜负他们的期望。
  抗疫志愿者来自五湖四海,来自各行各业,他们不论是在一线工作,还是在线上工作,都始终面对着各种困难、锲而不舍地在和病毒角力。当上志愿者后,我明白了一句话:“有些事总是要有人去做,有些事其实我们能够做得更好。”作为一个志愿者,我总想要做更多,现在唯一希望的就是疫情赶快过去。我在想,即使疫情过去了,我还会当一个志愿者,继续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