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在德州齐河县宣章屯镇藜麦优质育种基地,1300多亩藜麦已成熟,开始陆续收获。
科研人员对育苗室内的藜麦进行人工授粉。
采用机械收割藜麦。
低温烘干设备。
这几天,甄利军很忙。作为齐河县乡土丰利农机合作社理事长,今年种植的3000余亩藜麦已到收获期,他正带领社员“开镰”收麦。“第一次大规模种植,第一次采用机械化方式收割,效益很满意。”
2019年,齐河县启动了国内首个平原地区藜麦育种与产业化发展项目,建立200亩良种繁育基地和4个冬季育种高温大棚;目前,4500亩大规模种植藜麦陆续收获。近年来,齐河县作为“黄河粮仓”,积极寻求绿色农业发展方向,调优种植结构,通过开展藜麦从良种培育、繁育到推广种植等全产业链发展,力争藜麦产业成为当地的农业优势产业。
藜麦“引进来”
土地收益每亩增加500余元
7月1日,正值仲夏时节,在齐河县宣章屯镇藜麦大田种植示范基地,处处金黄色,满眼收获景。
“我们合作社主要负责藜麦的种植、收获,再到烘干,储存等过程的全部工作,改种藜麦最主要的目的是通过发展特色农业,增加土地的收益。目前看来,每亩土地可增加500元左右,甚至更高。”谈起第一次大规模种植,“摸着石头过河”甄利军忐忑之心变成了笑脸盈盈,“而在齐河县像宣章屯镇这样的藜麦大田共有4500亩,实行统一管理,利用农技和农艺结合手段,带动社员致富,今天的‘开镰’也标志着藜麦大面积种植成功。”
藜麦被誉为“超级谷物”,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脉,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藜麦是唯一一种单作物即可满足人类所需的全部营养的粮食。“由于传统农产品生产单一又缺乏竞争力,农民增收致富的步伐缓慢。通过科技引领和合作社示范带动,选择、培育特色农产品,打破种植作物单一化,促进农业供给侧改革,一直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对于引入“黄河流域”带来的效应,在齐河县农业开发中心主任张峰说道,藜麦产业作为新兴的绿色产业,促进农业快速转型升级的同时,全面助力乡村振兴。
今年,齐河县加大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力度,统筹推进藜麦高产优质育种、规模化种植。目前,已在宣章屯镇、晏城街道、刘桥镇、祝阿镇、焦庙镇等地完成规模化种植4500亩。其中,在宣章屯镇藜麦优质育种基地,种植有试验田和藜麦大田,推动藜麦种源本土化。“目前我们基地拥有藜麦各项试验田和大田1500多亩,今年的产量应该和去年相差不大,但因种植面积远大于往年,所能提供的科研数据也就更具价值,对藜麦大规模推广意义重大。”宣章屯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张喜迎表示。
产业“留得住”
450万配套藜麦加工设备
齐河县从2019年建立700多亩藜麦育种基地,开展藜麦从良种培育、繁育工作,到目前4500亩成功收获,标志着高海拔极端环境生长的超级谷物藜麦在我国华北平原地区首次规模化试种成功。
“齐河交通便利、水系发达,拥有藜麦种植、管理和推广优势,黄河流域土质和气候有利于植株生长,成熟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模式给规模化种植和管理提供了条件,当地政府也极为重视。”山东师范大学教授张慧一直在齐河县藜麦育种实验室工作,他介绍,今年4500亩藜麦大田的丰收,有利于将产业链做足,吸引更多的深加工企业入驻,带动整个地区的发展。
随着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粮食烘干储存已成为规模化经营迫切需要解决的“瓶颈”问题。为解决农民和种植大户的“晒粮难”、“存放难”,今年6月,齐河县投资450万建设了藜麦烘干储存中心,设有日烘干能力200吨的烘干机组以及仓储能力2000吨的钢板仓等设备,有力保证了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
走在设备车间,看着藜麦即将烘干入仓,甄利军又站不住了。他说:“第一次大规模种植过程积累了丰富经验,下一步进行针对性的进行改良,希望将藜麦种遍黄河流域,让更多的土地‘富起来’。”对此,他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