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禁标“零添加”的双重意义
2020年08月0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苑广阔

  市面上愈演愈烈的“零添加”“无添加”风潮,可能要踩刹车了。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对外公布《食品标识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稿》),再次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根据《意见稿》规定,食品标识不得标注对于食品中不含有或者未使用的物质,以“不添加”“零添加”“不含有”或类似字样强调不含有或者未使用的描述内容。
  按照《意见稿》的规定,生产经营转基因食品,应当在食品标识上显著标示“转基因”字样。这样一来,满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借此,消费者可以更好地行使自己的选择权。此外,《意见稿》还规定,对于食品中不含有或者未使用的物质,禁止以“不添加”“零添加”“不含有”或类似字样强调。
  这也就意味着,在各类食品的外包装上,应该标示的信息,必须进行公开标示,但是对于不应该标示的信息,那么就不能随意标示,尤其是对于“零添加”“不添加”“不含有”等字样,更是严禁随意使用。实际上,对于转基因食品需要在显著位置标示“转基因”,在以往国家有关部门出台的规定中已经多次提及,大多数商家也能够做到,而对于禁止在食品外包装标注“无添加”“零添加”等字样,才是最为引起消费者关注的,也是最需要做出规范和约束的。
  这是因为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都喜欢在自己的外包装上标注类似于“零添加”的字样,如“不添加食品添加剂”“不添加合成着色素、不添加增味剂”“无添加”等,以此来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青睐。然而在食品行业的人士看来,这完全是一些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在耍小聪明,忽悠消费者。因为按照绝大多数消费者的理解,在食品中“零添加”“无添加”,指的就是食品当中没有任何添加剂,在消费者看来,这种食品往往意味着更加安全、健康。
  但实际情况又是如何呢?可以说,进入食品工业化后,经过企业加工的预包装食品,几乎找不到不含食品添加剂的。说没有食品添加剂,就没有人类现代食品加工业,也不算是夸张之词。很多食品之所以能够保存那么久也不会变质,并拥有诱人的色泽和美妙的口感,就是因为使用了食品添加剂的缘故。此外,如果没有添加食品防腐剂,食品中微生物的繁殖就无法被抑制,食品很容易腐败变质。只要在食品中使用的添加剂是合法的、适量的、安全范围之内的,也就是安全的、健康的,并不会对食用者的身体健康带来危害。
  当我们在家里蒸个馒头、包个包子,都大概率会用到食品添加剂,比如酵母粉的时候,一些工业化食品却宣称自己“零添加”“无添加”,显然是对消费者的一种误导和忽悠,剥夺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在这种情况下,现在市场监管总局出台管理规定,禁止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在食品外包装标注“无添加”“零添加”,也就具有了双重意义:其一是规范和约束企业的生产和经营行为,充分满足消费者的知情权;其二,也是让消费者明白,食品添加剂没有“原罪”,并不一定是有害的,完全没有必要谈之色变,而应该用一种客观、理性的心态去看待。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