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鼎钧:善为文者说文心
2020年08月0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古文观止〉化读》 《文学种子》 《作文十九问》 《讲理》 《作文七巧》) 王鼎钧 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近日,一篇高考作文《生活在树上》引发了人们关于何谓作文、何为好作文的热议。文学大家王鼎钧曾写下“作文五书”(《〈古文观止〉化读》《文学种子》《作文十九问》《讲理》《作文七巧》),探讨作文以及如何超越作文进入文学写作。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王鼎钧因病告别服务多年的广播公司,修养身心,其间得了机缘,到一家中学做国文教员,用一个学期的时间,实践他的论说文教学。对学生的习作,老师当场品评优劣,讲授范例,将文章作法融汇于师生互动之中。随后他仿照夏丏尊和叶圣陶的《文心》,将这一经历记述下来,是为《讲理》。《讲理》是王鼎钧第一本讲作文方法的著作。后来他在美国又创作了《作文七巧》《作文十九问》等小书,谈论抒情文、描写文和记叙文的写法,并延伸到议论、抒情、描写、记叙的综合使用,为习作者提供完整的答案。
  作为一代散文大家,王鼎钧为何要不断写作这样的“小书”?在《作文七巧》里,他曾经这样表达初衷:
  我是赤着脚走路的那种人,路上没有红毯,只有荆棘。中年以后整理自己的生活经验,发生了一个疑问,当年走在路上,前面明明有荆棘,为什么走在前面的人不告诉我呢?前面有陷阱,为什么没有人做个标记呢?前面有甘泉,为什么去喝水的人不邀我同行呢?经过一番研究,我知道一般人在这方面是很吝啬的。于是我又衍生出一个想法:我一边赤脚行走,一边把什么地方有荆棘、什么地方有甘泉写下来,放在路旁让后面走过来的人拾去看看。
文章天成,还是有法可循
  有人说,写文章是没有方法的。真奇怪,这人写文章,明明这里用了古人用过的方法,那里用了今人用过的方法。世上万事皆有方法。记否?我们小时候学习怎样用筷子,连那样简单的事都有方法。记否?我们学习怎样用毛笔写字,这事我们得学一辈子,用笔有笔法,用墨有墨法,有时候还用水,有水法。从来没有一个音乐家说过,拉提琴没有方法,你只要拿起琴来拉;从来没有一个书法家说过,写字没有方法,你只要拿起笔来写。唯独到了写文章,怎么就没有方法了!
  文章,无论如何是人用大脑指挥手做出来的,在制作过程中,一定经过有意的安排,这种安排,应该可以重复使用,互相观摩。就算“文章天成”吧,“天”也有方法,天下雨是有方法的,人发现了这方法,已经可以造雨;地生钻是有方法的,人发现了这方法,可以人造钻。杨先生相信,作家对他所使用的方法不能保守秘密,他必须写文章,他必须发表他的文章,文章发表出来,他的写作技巧就暴露在我们眼前,我们花心思研究许多作家的文章,可以找出他们的方法来。
  另外有人说,单凭方法不能产生杰出的作品,好,这句话总算承认有方法了,问题在作品的档次高低。“李杜文章在,光芒万丈长”,这种作品当然杰出,然后,有些作品光芒千丈,有些作品光芒百丈,有些作品斗室烛光,有些作品,例如我们写的论说文,好比一只萤火虫。如果档次越低越依赖方法,我们正是需要方法的人,方法正好对我们这些人有用。有些萤火可以变成烛光,有些烛光可以变成星光,有些星光可以变成月光,有些月光会不会变成日光?如果真有不需要方法的作家,那也可能从依赖方法的作家中蜕变跃升。
  李白杜甫都是唐朝的诗人,唐人作诗要遵守韵律,规矩很多,李杜的光芒万丈不像是从没有方法产生,很可能是由遵守方法开始。《全唐诗》搜集两千多个诗人的四万八千多首诗,这些诗人写诗都用同样的方法,后人精选七十七人的作品辑成《唐诗三百首》,这七十多个人好像成了唐诗的代表。看样子并不是没有方法才会产生杰出的作品,而是诗人熟悉方法,遵守方法,最后使自己的作品成为那方法的化身。可以说方法给作家共同的基础,作家个人在上面建立独特的成就。
     (节选自《讲理》)
意念相同的词可否随便换用
  问:增加词汇似乎不一定增加生字?
  答:原则上识字越多词汇越丰富,但是并非增加多少词汇就增加多少生字。李白又叫太白,又叫青莲,这些字你都认识,都是用熟字组合起来的。太白又叫谪仙,也许这个“谪”字你很生疏,这才增加一个生字。
  夏丏尊先生说过,一个意念可以有许多符号。今,目下,眼前,现在,当代,现代,斯世,并世,我们的时代,这个年头,是一个意念;滥觞,渊源,开端,起源,发生,发端,发轫,开头,开始,开创,开场,揭开序幕,第一步,破题儿,行剪彩礼,是一个意念。
  问:这些意念相同的词,是不是可以随便换用?
  答:这可就一言难尽了。“今”是单词,“当代”是复词,一句之中若有好几个词,通常不能都用单词,也不宜都用复词,多半是奇偶相错。“开头”是白话,“滥觞”是文言,该用哪一个,得看文章的风格和句子要达成的效果。此外还得考虑到字音,也就是音节。还得考虑一句之内用字不能重复。我说不周全,说全了你也记不住,记住了也不能照着方子用。
  问:那怎么办?
  答:多读。读破万卷,神而明之,都说这个老办法不科学,到了这个“非科学”的层面,还得用这个不科学的方法。
  多读好文章,看人家在要紧的地方反复说一个意思,反复而不重复。看文章怎样才会读着顺口,看着顺眼。看人家长短疏密安排得多么妥当。
  问:人家告诉我,要把白话文写好,得先把文言文学好。(答:也有人这样告诉我。)可是又有一种说法完全相反:你看,某某人的文章半生不熟,都是文言害的。(答:这个说法,我也听过。)我到底该听谁的?
  答:这要看你是为了升学呢,为了实用呢,还是为了当大作家。如果当大作家,不但要学文言文,还要学外国文呢,还可能要去提炼方言呢。升学考试的测验题,有一半是从文言文里头找出来的。升学考试的作文题,像“仁与恕相互为用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也得文言有根底才下得了笔。
  问:若是只求实用,又怎么说?
  答:先给“实用”下个定义:不为升学考试,也不为了当大作家,平时喜欢写写,表情达意,自得其乐,这样的人可以不读文言典籍。在七八十年前,这样的人是写不好的,因为那时候白话文学还不成熟,得向文言典籍借火取经。现在的情势不同了,用白话写成的作品有这么多,有这么好,文言文的式样手法,文言文的哲理玄思,大都藏在里面、化在里面,开启了从白话文学作品学习白话文学写作的时代。
     (节选自《作文十九问》)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