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荷花节
2020年08月1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戴永夏

  自古以来,人们就十分喜爱荷花,不但因为她花艳叶美,“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还因她具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贵品质,一向被誉为“花中君子”。为了表达喜爱之情,古人还专为她设立了节日——观莲节。观莲节一般在农历六月二十四(也有的地方在六月初六),俗谓这一天为莲花诞辰,简称“莲诞”,又称“荷花生日”。
  观莲节历史悠久,据记载宋代时已很流行。过去每到此时,荷花盛开,在许多有湖湾河塘的地方,人们呼朋唤友,荡舟荷塘,观莲赏荷。这一节俗活动,在苏州最为盛行。据宋范成大的《吴郡志》记载:“荷花荡在葑门之外。每年六月二十四日,游人最盛,画舫云集,露帏则千花竞笑,举袂则乱云出峡,挥扇则星流月映,闻歌则雷辊涛趋,苏人游冶之盛,至是日而极矣。”清人邵长衡在《冶游》诗中也写道:“六月荷花荡,轻桡泛兰塘。花娇映红雨,语笑熏风香。”明人张岱在《陶庵梦忆·葑门荷宕》中则更生动地写了亲眼所见的观莲节赏荷盛况:“天启壬戌六月二十四日,偶至苏州,见士女倾城而出,毕集于葑门外之荷花宕。楼船画舫至鱼艖小艇,雇觅一空。远方游客,有持数万钱无所得舟,蚁旋岸上者。余移舟往观,一无所见。宕中以大船为经,小船为纬,游冶子弟,轻舟鼓吹,往来如梭。舟中丽人,皆倩妆淡服,摩肩簇舄,汗透重纱。舟楫之胜以挤,鼓吹之胜以集,男女之胜以溷……靡沸终日而已。”
  除了赏荷,古人还有观莲节食莲荷美食的习俗。唐朝时,人们在观莲节这天吃“绿荷包饭”,就是用鲜荷叶包着蒸的米饭,吃起来有荷的清香。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在《柳州峒民》一诗中写道:“郡城南下接通津,异服殊音不可亲。青箬裹盐归峒客,绿荷包饭趁墟人。”宋朝人喜欢将莲花瓣捣烂掺入米粉和白糖蒸成莲糕,在节日这天食用。明清时则时兴节日这天饮用莲花瓣酿制的荷花酒。
  古代的观莲节主要盛行于江南吴越一带。在北方,有些地方也有过观莲节的习俗。如在北京,过去每到农历六月二十四这天,荷花市场、什刹海等地人声鼎沸,许多游客都前来游览赏荷。一些文人雅士常登临什刹海附近的楼亭酒肆,边赏荷边饮酒、品茗、作诗。清人顾禄曾写道:“是日,又为荷花生日,旧俗,划船箫鼓,竞于蓟门外荷花荡,观荷纳凉。”用京城土话所编的《北京俗曲十二景》中云:“六月三伏好热天,什刹海前正赏莲,男男女女人不断,听完大鼓书,再听十不闲。逛河沿,果子摊全,西瓜香瓜杠口甜,冰镇的酸梅汤打冰乍。买了把子莲蓬,回转家园。”
  除了民间,皇家也在这天观莲赏荷。如在清代,每到观莲节这天,乾隆皇帝和嫔妃们都到颐和园避暑赏荷。同时,他也常在这里招待被选拔上来的大臣们,邀请他们一起赏荷观光。在以范仲淹的诗句命名的“景明楼”前,他还常告诫大臣们要效仿莲之高洁清廉。
  在泉城济南,过去每年荷花节要举行两次。一次是农历六月二十四,称作“迎荷花神节”;另一次是农历七月三十,称作“送荷花神节”。
  农历六月二十四,正是大明湖上荷花盛开时节,游湖的人们盛装打扮,熙熙攘攘地前来湖畔赏荷。有的租一条小船划着,悠然穿行于荷花丛中,任凭荷香染衣,绿浪拂面;有的携妻带子,全家乘船游湖,把一腔欢乐、一腔游兴尽付盛开的艳荷中;还有的呼朋唤友,提酒携菜,畅饮于荷间柳下,陶醉在湖光水色之中……赏荷归来,游兴未尽,许多人还要买上几枝滴着水珠的荷花,回家供在案头,让全室飘满荷香。
  七月三十的“送荷花神节”,又适逢“盂兰盆会”,游湖的人特别多,比“迎荷花神节”更为热闹。对这一天的繁闹景象,清代的《历城县志》这样写道:“七月三十日各庙邀请善男信女,集资扎船,打醮诵经,燃灯焚船,以度孤魂。是日大明湖中游人麇集,船只增价,为游大明湖赏荷花最终之日也。”
  迎“荷花神”也好,送“荷花神”也好,这“荷花神”总得有个具体对象。具体对象是谁?谁也说不清。于是,为了表示对荷花的喜爱和尊重,清代一些济南文人特意把宋代济南籍的女词人李清照请出来,担任“藕神”(即荷花神),并在湖畔建藕神祠供奉她。
  如今,济南大明湖仍年年举行荷花节,只是时间并不限定于六月二十四和七月三十这两天,而是荷花盛开的连续多日,观莲赏荷的内容也更为丰富多彩。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