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袖珍人”靠养牛成致富“牛人”
高青杨红山:把养牛技术教给更多乡亲,一起过上好日子
2020年08月1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淄博8月13日讯(记者 马玉姝) “我虽然身体上有残疾,但是我脑子不笨,我能养活自己。”今年32岁的杨红山,是高青县花沟镇八后村的村民,他自幼残疾,身高只有1.2米,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又无挣钱生计。近年来,他凭着一股吃苦肯干的韧劲儿成功实现了脱贫,变成乡亲们眼中的致富“牛人”。
  “2010年,我在村里支了个摊子给人修手机、卖手机。但是村里人口少,用手机的更少。干了5年,生意始终没有起色。后来我从电视上看到有人靠养蝎子发家,于是又转行养殖蝎子。”杨红山告诉记者,因为没有养殖技术,又不懂经营,蝎子养了1年,最后以失败告终。“后来又开始养羊,虽然投入资金少,但是回本太慢了,干了三四年就放弃了。”
  2015年,杨红山看到邻村的一些农户养肉牛发了家,便试着在自家院里养了几头,每天天不亮,杨红山就起床喂牛,虽然因为身体原因,杨红山在干活时比别人要付出更多,“我已经一无所有了,这牛就是我的命根子。”杨红山说。2016年,杨红山用扶贫贷款买来8头能繁育的母牛精心饲养,一年后,卖掉了繁育的部分小牛,收入3万多元。杨红山激动万分,因为他不仅兑现了自己养活自己的承诺,更是摘掉了贫困的帽子。
  2018年,杨红山拿着联户干部协调的又一笔帮扶贷款15万元,从内蒙古购进15头西门塔尔母牛,进行繁育改良。可牛一多,问题也跟着多了。“我不怕自己生病,就怕牛生病!牛难受,我更难受。”杨红山说,自己不怕苦不怕累,但是牛一病,自己就没了办法。
  到2019年,杨红山的肉牛存栏量发展到30多头,年收入超过10万元。身高只有1.2米的杨红山成了乡亲们眼中的致富“牛人”,纷纷向他请教养牛技术。
  杨红山说:“我在党和政府的帮扶下靠养肉牛过上了好日子,相信未来的生活一定会更好!”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