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残志坚的袁兴珍48岁开启创业之路后不忘乡邻
“一人富不算富,得回馈乡亲”
2020年09月2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重磅
B02
新闻
找记者 上壹点
2020年9月22日 星期二 编辑:李蕊 组版:曾彦红 校对:邓超
  文/图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褚思雨 
通讯员 李燕 孙强
  “对于残疾人而言,我努力工作的意义不仅仅是养家糊口,更是人生价值的体现。”在邹城市郭里镇西郭东村,提起袁兴珍的名字,村民们都不陌生。袁兴珍是村里草编工艺品行业的创业带头人,他不仅靠着吃苦耐劳将工艺品卖到海外,还带动村民共同致富。

  袁兴珍展示工厂里加工的饰品。
  脚尖走路,行动艰难
48岁创业加工手工艺品

  进入9月,袁兴珍的加工厂愈发忙碌起来。30多名当地村民,在车间内熟练地把彩色画纸、仿真装饰配件和草编原料拼接粘在一起,在她们灵巧的双手下,一件件精巧别致的工艺品呈现在眼前,这些手工艺品也将远销海外。日前,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探访了袁兴珍的兴珍手工艺品加工厂。
  “这些手工艺品大部分都销往国外,作为春节等节日的喜庆饰品,做起来更要用心,马虎不得……”9月10日上午,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见到袁兴珍时,他正穿梭于车间里,忙着检验工人们制作好的成品。由于行走不便,疾步走一阵,豆大的汗珠就从袁兴珍的头上、脸上、脖子上冒了出来。
  “年轻的时候好一些,脚跟勉强能着地,也有力气。”袁兴珍今年58岁,由于小时候生病没及时医治,造成了他左腿行动不便。随着身体的变化,现在他的左脚脚跟与地面的距离达到了十多厘米,只能用脚尖着地,走起路来非常艰难,走上一会儿,左腿就会感觉非常劳累,不听使唤。
  在创办工艺品加工厂之前,袁兴珍一边种地,一边趁着农闲时开拖拉机给人拉石头打打零工。由于从小家庭条件一般,袁兴珍养成了吃苦耐劳的性格,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他都咬牙坚持了下来。2001年,家里突逢变故,妻子的去世让袁兴珍一下子泄了力。可生活总得继续过下去,他没有消沉太久,就开始四处打工撑起这个家。
  2010年,两个女儿学业有成,袁兴珍决定:创业!给自己换一种生活方式,重新拼搏。
  坚定了要创业的决心,找到适合自己的创业项目也并不容易。连着寻了数月,袁兴珍决定做手工艺品加工厂,原因是投资少,工序相对简单。说干就干,他骑着摩托车四处向人拜师学艺、跑工厂拉订单,功夫不负有心人,袁兴珍最终熟练掌握了这门手艺,还成功拉到了一笔订单。  
订单做砸,不亏工人
生意红火产品远销日韩

  万事开头难。回忆起当时的创业,袁兴珍满是感慨,最大的困难就是工厂无法拿到稳定的、长期的加工项目。“最难熬的时候,一年只有一笔3万的订单,十几位工人们只忙活了两个月,就没活了。”为了生存,袁兴珍还接了一笔耳机加工的订单,但是由于科技含量高,工人制作出来的成品没有达到客户预期,那批订单一下子损失两三万元。虽然订单做砸了,但他还是给工人们支付了工资。“宁愿我自己吃亏,也不能亏待了跟着我干的工人。”
  2015年,袁兴珍的手工艺品加工迎来了转机。这一年,袁兴珍接到的订单一波接一波,他便租借了村委一处约300平米的闲置用房,扩大厂房规模的同时也吸纳了更多村民在此就业。“租借村委闲置用房既可以为村委增加收入,又可以解决厂房问题,一举两得。”为了留住客户,袁兴珍力争把产品做到精益求精,稍微不满意的草编挂件就拆了重新做。功夫不负有心人,袁兴珍的加工厂渐渐红火起来,在业内也有了名气,产品远销日本、韩国等国家。
  “没有谁能随随便便成功,吃多少苦只有我自己知道,一路走来我觉得创业最重要就是吃苦和坚持。”对袁兴珍来说,挣多少钱并不重要,他更看重的是自己人生价值的体现。
  也正因为曾饱尝疾病痛苦,袁兴珍深知创业的艰辛,暗下决心:“我要带动更多乡亲就业致富,努力实现人生价值。追梦路上,我们一起走。”如今,眼看着有了新的加工厂,还带动了大量村民就业,他感到很欣慰。  
带动就业,70余人受益
加工厂成残疾人扶贫基地

  每天早晨5点左右,袁兴珍习惯早早来到车间,打扫卫生、整理工作台,等待着工人们的到来。过不大会,工人们便会三三两两结伴走进草编加工车间,大家围着坐在一起,一边聊天一边干活,以这种轻松愉悦的方式开启新的一天。“一个月能赚1000多块钱。我手比较慢,熟练的工资会更高。”51岁的陈大娘说,“反正在家也是闲着,在这干活非常方便时间也灵活,这么大的年龄不出村就能打工,靠自己的双手赚钱致富,我们都很感谢他。”
  相对轻松,时间、地点自由的工作受到了不少当地村民的欢迎。随着加工规模的扩大,袁兴珍带动越来越多的村民参与草编加工,尤其是村里的中年妇女。“我们这里不规定必须几点上班,时间比较自由,中年妇女可以接送孩子。”袁兴珍说,到目前为止,一共有30多人在厂房内固定做工,40多人平时在家做工,“他们来我这拿原料,回家制作为成品,再交给我,按件计算工资。”
  郭里镇东郭北村村民李庆英一家是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因患有线粒体肌病且重度残疾,李庆英衣食起居都需要人照料,丈夫只能在家务农并趁农闲时打些零工贴补家用,照顾妻子和10岁的儿子。得知李庆英一家的情况后,邹城市残联派驻东郭北村第一书记孙凯,第一时间联系到了袁兴珍。“考虑到她身体状况特殊,手部没有力量,我和孙书记(孙凯)就给她寻了一道适合她的工序,把材料带到家里制作,多少也是一份稳当收入。”袁兴珍说。
  如今,袁兴珍的草编加工厂已是济宁市残疾人就业创业扶贫优秀基地。“修建厂房、扩大规模,搞产品创新……”袁兴珍给自己的未来规划了蓝图。“一个人富不算富,我现在有条件了,就该竭尽全力带领村民就业致富,回馈父老乡亲。”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