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实验中学教师梁汉儒——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学生眼中的“老梁”很全能
2020年10月2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看点
B02
新闻
找记者 上壹点
2020年10月27日 星期二 编辑:汪泷 组版:李腾 校对:邓超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汪泷

  “老梁来了!”“老梁早啊!”在济宁市实验中学高二年级,每当梁汉儒出现的时候,认识他的学生经常会这样和他打招呼。有时候碰上调皮的学生,他还会半开玩笑、半认真的说:“你再调皮,我头上的头发就更少啦!”说着,还要有模有样的捋一捋头上的头发。在学生们中间,他的口头禅大家几乎都能脱口而出,“岁月不仅带走了我的青春,还带走了我几根头发”。
  身为班主任,梁汉儒不仅仅是学生们的大家长,更像是他们的好朋友。他告诉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昨天晚自习第三节课是我们班的每周班会,学生们照例会走上讲台‘畅所欲言’,对班级工作的意见、对老师们的意见,或者对自己学习生活中的烦恼,都可以提出来。”前25分钟是班会的自由发言时间,梁汉儒这时候都会像个听众一样,坐在教室里用心聆听。“等想发言的学生们都说完了,我再上去一一给予反馈。”
  在梁汉儒的班级里,“沟通”是他十分看重的一件事。从教22年,他经常说,“只有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爱,老师才能得到学生的信任。”所以虽然所教的科目是物理,但学生眼中的梁汉儒却仿佛“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因为在闲暇时间,他总是在汲取方方面面的知识,“老师涉猎的多了,和学生的共同语言也就多了。”梁汉儒说,上下班的路上他最常打开的手机软件就是“喜马拉雅”和“蜻蜓FM”,“工作忙,平时确实没时间看书,所以就在上下班的路上多‘听课’。”
  政治、经济、哲学、历史……几乎没有梁汉儒不听的,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时连郭德纲的段子他都会引用到课堂上,“物理是门博大精深的课程,有时为了让学生们对这门课产生兴趣,我也会研究物理的历史,为学生们还原那些伟大的物理学家们真实的一面,让他们知道一些经典的物理学说是如何研究出来的。”此外,他还经常领着学生们诵读儒家经典,和他们围坐在一起去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梁汉儒说,之所以不把知识仅仅局限于物理本身,是因为他希望通过三年的高中教育,能够为学生们培养出“后劲”,“要让他们离开高中之后,还能继续迸发出更强大的力量,无论是升入大学还是未来走进社会,都能不断进步。”为此,学生们眼中的梁汉儒不单单是自己的老师,更像是他们眼中的榜样。时至今日,不少学生都知道当年梁汉儒晚自习结束下班后,在火炬路铁路桥交叉口,救助了一位被车撞伤的老人。而他也已经连续献血十余年,今年疫情期间得知血库库存紧张后,他又第一时间跑去血站献血,“我还报名参加了中华骨髓库,一旦有病人和我配型成功,我就可以去帮他们。”
  如今,他的这些努力显然有了成果。上个月底,梁汉儒前往烟台参加山东省教育博览会时,曾教过的学生主动来火车站接他,师生几人在大海边一起回忆高中时的趣事。而几乎每到一座城市出差或者旅游,都有曾经的学生主动联系,并且一定要来看望他。还有他的学生,毕业后通过不断努力,不仅考入了中国矿业大学,甚至在29岁的时候成为了这所名校最年轻的教授。每当说起这些,梁汉儒的语气里是满满的自豪,“我最欣慰的,就是看到我的学生们越来越优秀,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都表现的很出色。”
  和学生们在一起是梁汉儒最快乐的事。
任城区李营街道栗乡村村民许求萍—— 15年如一日,外来媳妇撑起这个多难的家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汪泷

  在任城区李营街道栗乡村,提起外来媳妇许求萍,村民们无一不竖起大拇指。在大家眼中,这个从兖州嫁过来的女人实在太不容易了,从最初大嫂智力残疾,她帮忙养育刚刚满月的侄子;到大哥因意外去世,她又赡养起婆婆和大嫂;再到后来婆婆因脑出血瘫痪在床,她端屎端尿从无怨言……
  面对外界的称许,许求萍却觉得不值一提,“我只要努力把生活经营好,自己问心无愧,就满足了。”
  如今已是深秋,气温也降低了不少。但如果走进栗乡村的西北角时,时常能看到许求萍推着婆婆在太阳地儿晒暖。来来往往的邻里都会亲切的和她打招呼,她也总是乐呵呵的回个话。偶尔坐在轮椅上的婆婆“咿咿呀呀”的发出声音,许求萍便立刻身子前倾,把耳朵贴近婆婆后问上一句:“娘,你要啥?”待婆婆再发出类似的声音后,许求萍总能心领神会,要么给婆婆递上水杯喝口水,要么推着她回家休息。每每看到这一幕,邻里们都会竖起大拇指说:“只有她能听懂婆婆的话,也只有她能领会婆婆的意思。”
  跟着许求萍走进她家,不大的院子收拾得干净整洁。进屋之后客厅里最显眼的,莫过于几乎贴满一整面墙的各式各样的奖状。细问得知,这些奖状都是许求萍侄子杨成迪的,而在现实生活中,杨成迪却一直喊许求萍“妈妈”。
  “2005年初,我大嫂生下了儿子杨成迪。”时光倒回到15年前,由于大嫂智力有残疾,根本没有能力拉扯孩子,当时刚刚小产的许求萍看在眼里、疼在心上,于是就把嗷嗷待哺的杨成迪抱回了家,用自己的奶水喂养他。“那会儿婆婆身体也算硬朗,就在大哥家照看着大嫂,我在这边拉扯闺女和侄子。”
  谁曾想,2009年的一场意外彻底改变了这个家庭的格局。许求萍回忆说,那年7月的一天晚上,骑摩托车出去遛弯的大哥在村外的路口和一辆机动三轮车撞在了一起,经过两天两夜的抢救,大哥还是撒手人寰,留下了生活不能自理的媳妇和才刚刚4岁的儿子。
  忙活完大哥的后事,许求萍两口子商量之后,决定干脆把婆婆和大嫂也接到了家里,“我们一家六口在一起,日子也一样能过好。”就这样,丈夫在外打工挣钱,许求萍在家照顾老小,日子也越来越安稳。可是好景不长,婆婆2011年突发脑出血瘫痪在床,而且眼睛几近失明,听力也下降严重,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了。
  面对这一切,天性乐观的许求萍并没有自怨自艾,打从那天起,8年来她夜夜守着婆婆一起睡。而且睡前必须给她泡泡脚,为的就是能让婆婆睡个好觉。白天只要有空就推着她出去晒太阳,还定时给她按摩。在许求萍的悉心照料下,婆婆的左半边身子有了明显好转。如今不仅自己能用手端着杯子喝水吃东西,夜里还能自己用床上的便盆方便了。
  让许求萍欣慰的是,侄子杨成迪在学习上特别争气,从小学开始几乎每学期都能带回奖状,今年中考之后,也以不错的成绩升上了高中。对此,许求萍总说:“他是我拉扯大的,就是我亲生的儿子,所以我会一直供他上学,看着他长大成才。”
  许求萍陪着婆婆一起看家里的影集。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