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10月26日讯(记者 闫丽君 通讯员 吴延朋) 金秋时节逢盛会,群贤毕至论华章。10月24日,《丝绸之路——从蓬莱到罗马》作品研讨会在蓬莱举行。众多专家学者齐聚“人间仙境”,论丝路、品著作、谈历史、话仙境,探讨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蓬莱起点和陆上丝绸之路的东部起点,开启了一场丝绸之路文化研究的学术盛会。
当天的研讨会群英荟萃、名家云集。中国图书评论学会、中国作协重点作品扶持办公室、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山东师范大学、中华读书报等单位的专家出席了本次活动。会议现场,与会专家围绕历史逻辑与文学维度的共构、写作的意义与价值、主题建构与叙事方式分析、阅读感受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发言,从不同视角对《丝绸之路——从蓬莱到罗马》这部作品进行了点评和肯定。会议还邀请了众多历史文化工作者、高校文学爱好者、文化志愿者及热心观众,现场与作者和与会专家进行了深入交流。
不拘于坐而论道,与会的专家学者们对蓬莱阁、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等带有丝路印记的文物古迹进行了学术考察,实地感受了当地浓厚的丝路文化氛围,共同品味登州古港的历史变迁。“登州港是中国古代北方最大的港口,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首航地,还是目前中国北方保存最古老的港口。”中国作协会员、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会员、中国民族史学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自然资源作协副主席、作者高洪雷表示。
《丝绸之路——从蓬莱到罗马》一书,是山东省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项目,也是中国作协重点扶持项目,是一部结构新颖、立意高妙、切口小、历史空间宏阔的作品。该书以唐代快马从东到西的旅程为结构,以几个历史人物的马背观察,演绎出波谲云诡的历史画卷,具有很强的资料性和可读性,是中国作家书写关于“丝绸之路”相关作品的一次成功实践,被誉为“一带一路”必读书、一部中国人眼中的丝绸之路大历史。
该书采纳“山东蓬莱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一个起点,也是陆上丝绸之路的东部起点”这个学术论断,选择蓬莱和罗马这两个地点作为陆上丝绸之路的终端,在大量史料考证和吸取相关学术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蓬莱等15座城市为结点,细数丝绸之路在城市兴衰、贸易沟通、思想沟通、文明交往和文化融合等方面的历史作用,进一步拓宽了读者对蓬莱和丝绸之路历史的理解。
此次研讨会选择在蓬莱召开,是对蓬莱丝路历史地位的肯定,丰富了蓬莱丝路文化、港口文化的内涵和外延,是蓬莱历史文化研究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对本地丝路文化乃至整体传统地域文化的挖掘和传承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
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