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岗
原韩国武术国家队主教练、鲁东大学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系主任黄义军博士邮寄来他的新著《我国世界遗产地民族传统体育——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研究》(人民体育出版社2019年12月出版)。
品读书稿全文,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作者著述通篇都体现出一种高度的“文化自信”立场。这一点是值得点赞的。因为,在我看来,一个学者的研究必须具有“立场”,而这种对“立场的坚守”是一个学者学术研究“积水成河”的前提和保障。也是学者“一辈子做好一个主题研究的关键所在”。面对当前学术界“赶时髦、求数量、堆字数”的专著出版时弊,黄义军博士的著述所体现出的“一以贯之”的学术立场是值得称道的。同时,也因为这种一以贯之的学术立场的坚守,就使得本著述具有了另外一种意义和价值。这一点,在我看来就是:“一个优秀的学者一定要有立场,绝对不可墙头草随风摆”。
著作回顾了近百年来,由于全盘西化和全盘的文化拿来,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断和失效的范围相当广泛和严重,国家遭遇了西方强大的语境,全人类跟着西方文化模式走,是否是人类的福音?东方文化是否可以提出自己的文化精神?谁来阐释中国和当代中国文化的复杂形态?谁来塑造和如何塑造21世纪的中国形象?中国武术、“武侠人生”,一个完全的、纯粹的中国制造,中国武术是中国文化具有中国元素的文化代表之一,我们完全有理由将这一个体现“中国制造”的文化产品塑造成为“中国形象”的最佳和有效途径。中国武术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穿越古今福泽华夏人民,博大精深育化广大民众。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有中国武术,健康中国建设中有中国武术,文化强国、体育强国建设中有中国武术,文旅融合中有中国武术。可以说,无处不在的中国武术政治生态正在形成,新时代的中国武术“再出发”已势在必行。
全书共分为八章,主要阐述了中国传统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武术的传承与发展、保护策略分析,武术的教育传承,武术文化国际传播和传承保护的拓展思考、个案分析等内容。总体来说,本书以新颖的视角,对中国传统文化武术进行了全新的盘点和分析,集科学性和系统性为一体,理清了传统武术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武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间的关系、传统武术与现代文明的关系,在坚守中国文化的立场中,做好中国武术文化价值的阐发,做好中国武术蕴含的中国智慧表达,推动中国武术价值和资源的开发,创新性地提出传统武术“创造性转化到创新性发展”。
遵循中国武术自身发展规律,要保持中国武术的中华本色。作为身体行为文化的中国武术,存在其自身的文化生成规律。与西方体育的身体文化特征相比较,这些理念、精神和意识的存在,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在几千年的发展进程中,中国武术形成了独特的价值观、健康观、教育观等,这些理论是长期积淀形成的中国武术生存发展的根基。而不少中国武术的内隐文化,被几十年来的“体育武术”的推进遮掩、屏蔽了。在“体育武术”话语权起决定作用的今天,这些内隐性文化处于“濒临灭绝”的状态。我们应在中国武术发展“再出发”的新时代,下大力气把中国武术文化中那些藏在古籍里、散在民间、融在百姓生活中的弥足珍贵的“技术”充分挖掘出来、保护起来、传承下来、弘扬开来,使其呈现出多彩的光芒。而不应以过往的“体育思维方式”,寻觅和求解中国武术的发展之策。
我们必须正确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因为一个民族必有一个深厚的民族文化为基础,才能更好地融合和吸收外来的西方文化,创造出有民族特色的现代化文化。弘扬我们的民族文化,费孝通先生认为文化的自觉首先是要对自己的文化有自知之明。这种自知之明是为了加强对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决定适应新环境、新时代时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不带任何“文化回归”的意思,也不是“全盘西化”或“全盘他化”。中国文化有“和而不同”的核心价值、有不确定性在“在混沌中形成”的宇宙观、有与西方不同的多种思维方式,追求的是一个多元文化均衡发展的世界。
纵观书稿全貌,使我感到作者能够从非遗的基本理论出发,并紧紧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传统武术、保护、传承、拳种、流派”等关键词来展开研究。这种研究所呈现出的就是一个主题鲜明,勾连紧密,逻辑严谨的完整报告。所以,我认为该著作的出版对于相关研究者而言,一定会具有一定的参考和示范价值。
中国武术是一个丰盈饱满的文化载体,在一招一式中折射着中华智慧,在一拳一路中体现着中华精神,在一技一理中内隐着中华文明。中国武术所展示和内隐的文化意涵,更多是天人合一的理念、厚德载物的精神与彬彬有礼的竞争意识。新时代,传承与发展好中国武术文化,应是国家和社会的责任。
(作者系武汉体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北省“楚天学者“特聘教授)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
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