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年 正青春
2021年06月2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倪自放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重点影片《1921》,到底讲述了什么内容?影片中的一段剧情,对于解答这一问题比较有代表性。
  亭子间的天台上,李达与共产国际代表商谈受挫后,独自在暗夜中苦闷,妻子王会悟端来一碗汤圆。两人聊起“中国将向何处去”的迫切,李达讲起以前抵制日货时的经历,发现连烧毁日货的火柴都是日本制造的,感慨偌大的中国连自己的火种都没有,“已经开始在改变了”,妻子王会悟安慰他,随后李达用哽咽的声音为妻子唱起了《国际歌》……片中年轻的共产党员们流下了屈辱的泪,观众们也感同身受,昨日之苦,尤为沉重,感叹民族崛起之艰辛、革命先辈之艰难,令人潸然泪下。
  谁也想不到,这场感情充沛的戏,是演员黄轩和倪妮在表演时的“即兴发挥”。原来在拍摄现场,黄轩说完剧本上原有的台词后,一转身便看到沉浸在感动中的倪妮浑身都在轻轻颤抖,已进入角色心境的黄轩在失望、愤懑之余,仍对革命抱有信心,自然而然地哼起鼓舞了无数无产阶级的《国际歌》。等二人回过神来,早已满面泪流。
  演员自然地进入角色的心境,这是《1921》中比较典型的一个段落。
  作为《建国大业》《建党伟业》的导演、《建军大业》的监制,黄建新对这类重大历史题材的拍摄有自己的心得。这一次监制、执导《1921》,他做了不少新的尝试。作为同样的题材,《1921》不是对《建党伟业》的复刻,如果说10年前《建党伟业》是“拍史”,《1921》便是“拍人”。如果《建党伟业》是“编年体”,《1921》则是书写百年前历史中的“烟火气”。
  既然“拍人”,就要贴近先辈们当时的状态。众所周知,13位“一大”代表的平均年龄只有28岁,更有多位代表是当年的“00后”。相应的,黄建新选择了一批年轻演员,“先辈们心中有理想,眼中有光芒,那种青少年眼神里的光,是同龄人才能由衷散发出来的”。《1921》所表达的,就是100年前正青春的革命前辈“寻路”的过程。
  当然,比戏剧更震撼人心的永远是真实。为拍摄《1921》,剧组主创研究了很多资料,发现李达无论是编杂志还是写文章都非常执着,经常为了一个字的翻译跟李汉俊讨论很久,于是在电影《1921》中,出现了一个李达到印刷厂改字的段落。电影中,冒着被追踪抓捕的危险,李达赶到印刷厂,要求将文稿中的“百姓”二字改为“人民”。正在机器旁争分夺秒的工人们不解,这不是一个意思吗?李达坚持道:“百姓是泛指。人民,才是国家的主人!”简单两个词的选择,却见先辈们的初心。
  李达印刷厂改字当然是艺术表达,但精神传承上的真实却有据可查。对于《1921》而言,就是创新表达,但必须尊重历史。为了呈现出1921年建党前后的真貌,主创人员花了四年多的时间去世界各地深入挖掘建党前后的珍贵史料。据制片人任宁介绍,他们从日本警视厅档案资料里找到了日本特高科曾计划破坏“一大会议”、上海法租界工部局接到过对共产国际代表来到上海警戒的信息等鲜为人知的记载。基于此,《1921》的剧本引入了日本和欧洲的视角,在史实基础上,对代表们在“一大会议”前后化险为夷的过程进行影视化表达。基于此,《1921》对“一大会议”期间代表们的争论、李达与共产国际代表的争论等有关建党的关键性问题,都有详细的表达。
  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影片有更多浪漫化的表述。从湖南赶赴上海参会,毛泽东在小巷里偶遇一队外国人庆祝法国国庆日,一路走着,他却猛然发现,围墙内外俨然是两个世界。一腔愤懑涌上心来,毛泽东不禁奔跑在上海街头。在光影的剪辑中,融合了儿时的他对传统封建的对抗和逃离,更是强化了如今他的行为,奔跑不止于跑,而是奔向希望,奔向美好未来的开始。
  在尊重史实与创新表达方面,影片的剧情有四处《国际歌》元素的呈现。而作为观众的我,对三处泪点剧情深有感触。
  片中对《国际歌》的四重变奏,串起整个时代的乐章。第一次是李达在天台,唱着不完整版的《国际歌》;第二次是留学法国的邓小平在油印传单时,萨克斯风版《国际歌》回荡耳边;还有王会悟在奔跑时,吉他变奏版的《国际歌》,给人活泼的感觉;最后是南湖的红船上,大家集体高唱《国际歌》。
  影片的三处泪点,其一,是李达、王会悟天台演唱《国际歌》,这是一次情感的真实流露。影片的第二个泪点,来自何叔衡讲述其为什么要革命。何叔衡讲述了与他一起参加科举考试高中的那些人,却还要跪拜在西太后的脚下,表达自己要中国人“站起来”的憧憬与期盼。影片的第三个泪点,来自影片最后对多位革命先辈牺牲的表述,其中,杨开慧被杀害的表述,令人潸然泪下。
  现实主义的《1921》,甚至还有一两个超现实主义的镜头。影片中李达、王会悟寓所的对面,经常出现一个天真烂漫的小女孩,这个女孩与李达有三次对视。影片结尾回到现代社会中,一群小学生参观一大会址,小女孩再次出现。她的清澈眼神中,有对美好未来的无限向往,也有对革命往事的深情回眸。在这里,《1921》不仅是对革命前辈建党的深情回望,更是让年轻人融入100年前革命前辈的心境中。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