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真正的歌者
2021年09月06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李炳锋

  春生先生终于把散文集推出来了,书名定为《四季随笔》。接到电话的一刹那,我感觉比自己出书还高兴。
  作为有着几十年交情的老同事和志同道合的文友,我是了解他的。无论在单位从事公文写作,还是退休后从事文学创作,春生先生一贯是低调的,低调得就像秋天原野上那些沉甸甸的谷穗,场面上的事能不做则不做。退休后,除帮着老伴干好家务外,一天到晚就是潜心读书写作,极少抛头露面。所以,很多人称他为低调大师。可越是低调往往越是内涵丰富,越能得到人们的尊敬,用周三读书会文友韩双娇的话说:“官春生先生学养丰厚,思想通达,是不是大师的大师。”
  在一起工作时,春生先生总是书不离手。无意中,他讲过一个周日读书的片段。周日,只要妻女外出,他就先用炒菜的锅做好满满的一锅卤子,早晨下面条吃一顿,待中午、晚上饿了,再把凉卤子浇到热面条上,凉热一兑正好可口,省时省力,这样能腾出时间多读点书。
  起初,他是研究哲学的,书读多了,就有了写作的冲动,岁过五十推出了《俯仰天地间》一书,立即在圈内圈外引起了反响,一些观点可以说带有神性:“书写完了,不由地仰望天空。天空什么都没有,却曾什么都有过”“宇宙是无限永恒的黑寂存在。在渐老渐熟的人生中,我用直觉和有限的认知努力体验着宇宙,试图获得一个赖以生存空间的整体概念”“在生死问题上,死又比生更带有根本性”“人生处世,仅一个谦字便可以安身立命”“生活是实打实的事情,容不下丝毫的浪漫”“俗友可多可少,不交也罢”“望一望孩子那双企求的眼睛,仿佛读懂了婚姻的全部”……仔细读着他的书,我倏地明白,春生先生是有诗人潜质的,这样的人多么适合搞文学啊,于是劝他在网上开个博客,岂不可以拉动写作?一说,他思想上有顾虑,认为还是不张扬为好;再劝,他终于动心,开始拥抱博客,当然以散文创作为主兼有哲学深思,点击量迅速突破五十多万。后又劝他参加我们的周三读书会,我说:“你读了这么多书,写了这么多文章,应该与别人共享,以更好地展现蕴涵的社会价值。”这时他已退休,像突然开窍似的点了点头,从此就郑重地走向了文学之路。用他的话说,可以自由地翱翔了,眼前的世界辽阔一新。他还说,不论是开博客还是走进读书会,是唤起我心底的使命感,有了使命感的人顾忌就少了。走进读书会,他很快就成了定海神针,所写所讲,令同学们折服。很多同学跟我说,能参加读书会,很大成分上是冲着官春生先生来的,欣赏他的散文,听他对其他作品的点评,皆是莫大的享受。就连这次推出散文集,他说不求别的,算是对读书会的回报。我笑了,为有这样的良师益友而笑,为世间有这样的真人而笑。
  有时我思量,春生先生所写所讲是有真材实料的,所以无论他走到哪里,凭他的才学,凭他的表达能力,凭他的人格魅力肯定会征服所有人的。这是一种必然。
  其实春生先生依然低调着,社会活动极少抛头露脸,有些报刊向他约稿,大都拒绝,用他的话说:先让他们上吧。虽然低调,但先生丝毫也不保守,在研读传统文化的同时,他还研究最时尚的通俗歌曲。前几年我写过一篇《惬意的清晨》的散文,就是描述我们俩第一天听了歌第二天进行交流的场景,“通俗歌曲就是当代的唐诗宋词”的观点,我是率先从他那里听到的。所以说,一个拥抱时代的学者,思想永远是活跃的,心灵永远是通达的,境界永远是高远的。
  答应出版散文集后,我重新登录“官春生的博客”,在这粉红色的文学平台上,标挂着先生近三百篇散文,我从头到尾地翻着,不时有博客管理中心标注的一个个“荐”字,每篇文章都不长,题目几乎都是两个字,“打鸟”“探亲”“记性”“海草”“黄叶”……简捷明快,不绕弯子,就像他做人做事的风格,自由翱翔,好不痛快。他的文章很少用华丽的词语,很少故弄玄虚,很少玩高大上,关注的皆是百姓日常,而恰恰是这些被人们忽略的日常却折射出人性的光芒,彰显出市井间的喜怒哀乐,体现出人间最美好的品位。它们犹如春秋过往的阳光、空气和风,每天都实实在在地存在着,滋养着我们的生命。最难得的是,春生先生的文章是从来不提谁是谁非的,是没有概念化倾向的,而是通过人物、景物和情节的描写,让读者体味个中的滋味,完全是生活场景的白描,越嚼越有味道。
  “胡乱摊开的编织袋上堆满了整齐明亮的果蔬菜。见我在挑,农民就劝,大姐不用挑,都是刚摘下来的。我说,我不是大姐,是爷们。农民说,都怨我,光注意你的手了,白嫩得不像个男人。俩人都笑了,笑声像阳光一样照眯了周围人的眼。”这是散文《清晨》里的片段,他并没有写农人的甘苦,但通过一双手的对比,却深深地刺痛了读者的心,每每读来,很是过瘾。这样的例子,太多了,在此就不一一列举。总之,先生用质朴精准的笔墨,讴歌尘土般的百姓,用精细的情节来描述他们的悲喜,用点点滴滴来叙述他们的四季冷暖。从小处写、往低处走。这就是文学的真经,是很多人一辈子都不明白的道理。
  写到这里,我又想起春生先生的一句话,是我在读书会上经常借用的一句话:心有多静,学问就会有多深。每当想起这句话,内心很快就会安顿下来,就会去静静地读书、思考、写作。当今社会所谓的文人墨客不少,但真正能静下心来下苦功的又有几人?多半是追名逐利的浮躁之徒,尤其是文学是不会给人带来直接利益的,甚至永远不会带来利益,能在这条路苦苦坚守的,是多么弥足珍贵。而春生先生就是一位在文学之路上苦苦坚守的人,是一位认清了生活依然热爱生活的人,是一位真正的歌者。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