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新起点、阔步新征程、建设新时代现代化强区。1月25日,在全体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共同努力下,东昌府区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和政协第十四届聊城市东昌府区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圆满完成各项议程,胜利闭幕。东昌府区政府工作报告描绘了新一年的发展蓝图,催人奋进。
2022年,东昌府区重点抓好七个方面的工作,将始终牢记“当排头兵、领头雁,打造首善之区”的嘱托要求,坚定践行“东昌府就是聊城,聊城就是东昌府”一个理念,紧紧围绕“放大主城优势、提升发展品质、打造首善之区、服务全市大局”一个目标,聚焦聚力“全面彰显主城区地位和优势”一个任务,坚决扛牢扛实主城区发展责任,立足东昌府,服务聊城市,辐射冀鲁豫,不断提升主城区首位度、贡献度,以更高的标准、更好的成效、更新的面貌,全力打造引领聊城高质量发展的活力之区、实力之区、品质之区。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国晓宁
通讯员 王忠友 彭凯
集聚发展要素资源
增强发展动力支撑
东昌府区坚持高质量发展不动摇,强化“项目为王”理念,突出创新引领地位,打造优质发展平台,在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全市前列。
凝神聚力上项目。坚持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盯着项目干,聚焦“十强”产业、“两新一重”、新旧动能转换、社会民生等领域,深化“要素跟着项目走”,健全完善重大项目一事一议、“闭环式”项目落地等工作机制,提高清单服务质量,全力抓好帝欣光电科技智能医疗穿戴设备、佳视能智能健康制造、月星环球广场等86个重点项目建设,完成年度投资195亿元。
坚定不移抓创新。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梯次培育工程,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家,培育中小企业30家。全面落实研发费用补助等优惠政策,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重点抓好轴承及保持器、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等产业升级,支持金帝、力得等企业建设重点实验室、省级技术创新中心等高层次研发平台,推动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转变。用好“揭榜挂帅”、创新券、院士专家聊城行等机制,实施重点研发项目,力争在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发展上实现突破。充分发挥中欧人工智能研究院、华为数字赋能中心等创新平台作用,积极开展产业关键技术、产品更新换代研究。实施质量强区战略,推进品牌建设,开展规上制造业企业专利清零行动,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全力以赴建平台。积极推进雄商高铁东昌府段征地拆迁,全力保障郑济高铁顺利建设,认真谋划承接中心城市产业和功能转移,努力实现更加紧密的区域协同发展。全力推动高铁新区建设,加快母向庄、郑楼安置区和“住建云”国际会展中心、绿色智慧社区等项目建设,合理布局总部经济、数字经济、电商物流等产业,努力打造冀鲁豫区域总部基地、山东技术转移集聚区、聊城改革创新试验区。
加速新旧动能转换
塑造现代产业优势
东昌府区坚持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加快产业高端化培育,走以传统优势产业为特色、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发展新路子,努力在新旧动能转换上率先突破。
实施传统产业升级工程。坚持把绿色低碳发展作为总遵循,聚焦国家“双碳”战略,严格落实能耗“双控”措施,大力实施节能降碳挖潜行动,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积极发展光伏等可再生资源,加快构建绿色低碳电力供应链。着力推进能耗指标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加大重点节能技术产品、设备和工艺推广力度,积极培育绿色制造示范企业,打造智能制造标杆企业。
实施先进制造业强区工程。严格落实“零污染、零排放”发展要求,做实“链长制”,聚焦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轴承及保持器、高精管材、智能制造等四大主导产业,实行“一业一策”“一链一策”,重点支持中通、金帝、力得、鑫鹏源等“链主”企业,推动能耗、土地、资金、环境容量等要素向链上其他骨干企业倾斜,贯通“断点”,打通“堵点”,吸引带动中小企业进入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实现集群式发展。坚持横向扩链、纵向延链,培育发展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力争更多的产业纳入省级培育规划。
实施数字赋能工程。强化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开放,统筹数字东昌府建设。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以聊云数据湖、华为数字赋能中心、河姆渡工业互联网等平台为支撑,深化产业数字化建设,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做大做强工业互联网优势。
实施服务业提质工程。充分发挥主城区优势,坚持优先发展服务业,着力引进一批有示范意义、有引领作用的高端现代服务业项目,释放居民消费需求潜力,提升服务业发展层次,建设区域现代消费示范区。
深入推进改革开放
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坚持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释放区域经济发展潜力。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的支持,建立财政、银行、担保全方位融资联动机制,支持企业积极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加快金帝公司上市步伐。深化嘉明经济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做大园区平台体量,力争跻身全省先进开发区阵营。严格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加大对优秀企业的扶持力度,全力帮助民营企业降成本、增效益。全面推行亩产效益评价改革,健全亩产倒逼机制,激发企业活力。实施要素保障工程,强化资金、土地、能耗等要素统筹和精准对接,确保资源集约、节约、高效利用,让好的企业和项目享受最优质的资源。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强化“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意识,开展“一把手走流程”活动,纵深推进改革攻坚,持续简化审批流程,最大限度为市场主体松绑减负,全力打造近悦远来的一流营商环境。扩大“跨省通办”范围,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优化升级,实现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一窗式”综合服务。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政企通”平台建设,优化镇(街道)赋权事项审批,做好“县乡同权”事项梳理划转,稳妥推进事项承接落实。编制审批事项目录清单,推进容缺受理标准化、规范化,实现审批过程公开、规范、透明。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进“15分钟政务服务圈”全覆盖。完善企业全生命周期“一件事”服务链条,积极推行“一链办理”,实现高频事项集成办、极简办、全域办。 实现高水平双招双引。坚持把双招双引作为经济工作的生命线,找准自身与重大国家战略的结合点,积极走出去,主动靠上去,深入融进去,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加快壮大自身、实现借力发展。大力开展产业链招商,聚焦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等重点区域,抓住产业链关键环节谋划项目,制定招商目录,成立专业队伍,强化宣传推介,灵活开展招商。
坚持优先发展战略
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坚持以乡村振兴统揽“三农”工作全局,推动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打造绿色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过渡期内现有帮扶政策、资金支持、帮扶力量总体稳定。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加强对脱贫人口和农村低收入人口的动态监测,坚决防止规模返贫和新致贫。充分发挥产业项目作用,做大做强规模种植、特色养殖,加大规模农场和就业工场建设力度,促进低收入群体就地、就近增收,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推动现代农业发展。认真落实田长制,坚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确保粮食种植面积和产量不低于上年水平,提升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大力开展高标准农田整县推进,投资6750万元建设高标准农田4.5万亩,提高农机装备水平,增强农田抗灾减灾能力。立足资源优势,支持以“公司+农户”等模式对接市场,鼓励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农业“新六产”。坚持高品质发展方向,实施农业全产业链培育计划,扶持引导龙头企业拉动产业链、特色产品提升价值链、电商物流串起供应链。加快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重点建设一批蔬菜、水果仓储保鲜设施。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工程,扩大农产品网上销售规模,增强农产品线上竞争力。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大力推进堂邑镇刘庄村、道口铺街道任堤口村等第三批省级美丽村居建设。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年提升行动,做好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畜禽养殖粪污治理,新增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5个。
激发农业农村活力。深化第一批省级农村改革试验区建设,探索农村土地承包权、经营权抵押贷款业务,发挥农村土地融资功能,满足农民多层次资金需求。加强农村宅基地改革管理,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为乡村振兴提供土地要素保障。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弘扬时代新风,推动移风易俗,坚决革除高价彩礼、人情攀比、薄养厚葬、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习,着力培育良好家风、文明乡风、淳朴民风。
提升城市功能品质
建设精致宜居城市
坚持功能与品质并重、生态与文明并举,坚持规划统筹、智慧引领、产城融合,强化精品意识,实施更新行动,厚植文化底蕴,努力建设有高度、有厚度、有温度的精致宜居家园。
高强度推进城市更新。突出“湖”的元素、“水”的灵韵、“绿”的底色,优化城市风貌设计,统筹历史文化资源,加快形成独具特色的城市气质。启动4个棚户区改造,完成拆迁50万平方米,消除主城区内棚户区。加快王卷帽、付庄等49个安置区建设,交付安置房3000套。进一步畅通城市脉络,抓好运河东路、肖新街等29条新建道路和青年路、寒香街等17条续建道路建设,推进西关街跨铁路桥、松桂大街运河桥等5座桥梁工程。完成外运小区、北园小区等27个老旧小区改造,对有条件的小区加装电动自行车充电桩。新增停车位2000个,建设公厕17座,启动15条背街小巷、443个小区雨污分流改造,打造10条最美街巷。加快玉皇皋公园等项目建设,充分利用城区闲置空地建设小微绿地、口袋公园。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修复水生态,涵养水资源,增强城市防涝能力。加强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促进老街区焕发新活力。
高水平抓好城市管理。大力实施城市精细化治理工程,促进城市管理向细处延伸、向基层拓展。围绕“五小”行业、老旧小区、背街小巷、农贸市场等重点领域,集中治“脏”,彻底治“乱”,全面治“差”,切实巩固国家卫生城市成果。健全完善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运、处置体系,有效扩大生活垃圾分类覆盖面。完善提升智慧城管平台,积极探索智慧路面管控、智慧停车、智慧市政管理有效途径,提升智慧城市建设管理水平。深入开展管线综合整治攻坚行动,着力解决居住小区、背街小巷线缆凌乱等问题。强化城区养犬管理,持续提升小区物业服务水平。
高标准改善生态环境。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推进工业企业、机动车、餐饮油烟和扬尘等领域专项整治,全力推动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积极整合多方监控力量,加快建设高空瞭望系统,努力打造环境监管平台,提高精准治污、科学治污水平。
坚持人民至上理念
大力保障改善民生
坚持“把群众的事当成天大的事”理念,聚焦群众的“安危冷暖”,紧盯百姓的“急难愁盼”,常态化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集中力量抓好一批民生项目、办好一批民生实事,以“小切口”解决“大问题”,切实把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上。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投资6.3亿元,新建向阳初中、范恭屯中学、郑家中学、松桂路小学等4个学校项目,完成聊城八中改扩建,新增学位6550个。加强校长、教师队伍建设,新招录教师500名,高标准培训3万人次,新建教师周转房100套。高质量落实“双减”政策,切实强化“五项管理”,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减轻学生负担,增强学生体质。加强学校劳动教育和美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推进健康东昌建设。积极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行动,确保15家基层卫生院全部达标,建成公办卫生室47所。支持区妇幼保健院精神卫生中心、康复医院和广平中心卫生院病房楼建设,确保早日运营。大力推进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支持区中医院郑家分院建设市级精品国医堂,新增中医药特色卫生室15个。积极创建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示范区、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
提升社会保障水平。落实社保补贴、援企稳岗等政策,广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促进企业用工精准对接,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新增城镇就业450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20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健全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制度,切实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完善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持续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健全分层分类、城乡统筹的社会救助体系,各类困难群体救助保障标准再提高。
守牢安全发展底线
建设平安幸福东昌
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时刻保持警醒,坚决筑牢安全发展底盘。守牢疫情防控底线。密切关注疫情防控形势,抓紧抓实常态化防控措施落实,巩固疫情防控成果。突出抓好入境、重点地区来人排查随访,加强重点人群、重点场所闭环管理,持续强化分类管控、人物同防、应检尽检,守住疫情防控第一道关口。加强冷链食品全链条管控、全过程追溯,强化公共场所、特殊场所、集中隔离点防控,规范发热门诊设置,严防医疗机构院感发生。加大防疫物资储备,提升全员核酸检测能力,有序推进新冠肺炎疫苗接种,完善应急处置能力,坚决防止疫情反弹。
守牢经济安全底线。切实加强经济运行分析,强化煤电油气运等要素保障,帮助企业纾困解难,保持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进一步规范政府融资行为,切实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积极稳妥化解政府隐性债务。依法依规盘活国有资产,提高平台公司自我造血能力。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强化对非法经济活动的监测预警,加大存量不良贷款处置化解力度,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
守牢社会稳定底线。严格行业领域隐患排查整治,抓好危险化学品、道路交通、建筑施工、特种设备等领域安全监管,打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收官战,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确保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全面完成综合灾害风险普查,建立健全灾害风险综合预防机制,积极申报省级、市级综合防灾减灾示范社区。切实抓好食品药品领域专项整治,坚决守住食品药品安全底线。扎实做好校园安全隐患排查整改,确保师生安全。持续开展“三遍访”和信访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全力支持12345市民热线工作,集中力量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切实提升群众满意度。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提高公民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深入开展反邪教斗争,严厉打击非法宗教活动。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依法打击涉毒、电信网络诈骗等各类违法犯罪。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
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