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局势升级还是降温?美欧存在“温差”
2022年02月16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赵恩霆

  12日,俄罗斯总统普京与美国总统拜登进行了一个多小时的通话,讨论当前紧绷的乌克兰局势。这是去年12月以来,俄美元首之间的第三次直接对话,正如前两次视频和电话会谈一样,最新一次会谈依然没有取得突破。
  与此同时,乌克兰局势却在不断升级:美国的军事援助源源不断地运抵乌克兰,美军开始向波兰、罗马尼亚等东欧地区增兵,美英等西方国家减少驻乌外交人员的同时呼吁本国公民立即撤离,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甚至给出了俄罗斯可能“入侵”乌克兰的大致时间……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
  对于战争,直接当事方乌克兰是最不愿意看到的。乌总统泽连斯基对所谓俄罗斯“入侵说”的态度,也从附和美国和北约的说辞,转变为质疑和“请拿出更多证据”,而且他意识到西方国家借乌克兰局势炒作俄罗斯武力威胁,已经危及在乌外国投资和乌克兰经济,乌克兰从美英等国那里得到的不疼不痒的军事援助,可能抵不上因此造成的经济损失。
  但乌克兰局势发展到现在,已经由不得乌克兰自己了。夹在俄罗斯与西方之间的它,只能被动承受前两者之间战略博弈和对抗带来的任何后果。乌克兰的诉求之一是加入北约,从而获得国家安全保障。但这触及俄罗斯的战略“红线”,作为俄与北约之间仅存的缓冲地带,俄方已经摊牌绝不容忍乌克兰加入北约。
  乌克兰的地缘政治价值很关键,但它自己却无法利用这一点将自身利益最大化,反倒成了美国大搞大国竞争时的棋子。拜登政府继承了前任所谓大国战略竞争是美国国家安全首要任务的论调,为了牵制、打压和遏阻俄罗斯,乌克兰问题成为美国眼中的绝佳工具——炒作俄罗斯“入侵说”。
  除了针对俄罗斯,美国此举还可以将俄罗斯塑造成欧洲的安全威胁,进而在欧盟离心力加大、日益寻求战略自主的情况下,通过将欧洲绑上美国的战车,来加强对欧洲的控制。
  然而,在乌克兰问题上,欧洲与美国的看法并不完全一致,尤其是以法国、德国为代表的“老欧洲”国家。相反,波兰、波罗的海三国等中东欧地区的“新欧洲”国家更愿追随美国,视俄罗斯为安全威胁。
  近期,法德两国领导人密集开启穿梭外交,斡旋乌克兰局势。法国总统马克龙前不久到访俄罗斯和乌克兰,就俄方关心的乌克兰地位问题,马克龙给出了一个新提议——“芬兰化”,即乌克兰不加入北约,转而效仿芬兰,在俄与西方之间保持中立。
  只是,这种折中看似平衡了俄与西方的诉求,但恐怕是一厢情愿。从地缘战略来看,乌克兰的价值远远大于地处北欧一隅的芬兰,更何况乌克兰的幅员和人口足以成为一个“欧洲大国”。在俄方已划出“红线”的情况下,这个方案前景堪忧;在美国和北约极力炒作“俄罗斯威胁论”之际,这个方案同样难以得到美国认可。所谓乌克兰“芬兰化”方案,只是马克龙展现法国独立外交的一个形式。
  再看德国,新总理朔尔茨刚上台两个多月,他在地区热点问题上的影响力明显不及前总理默克尔,但德国外交的大方向没有发生太大变化,即在美国号召北约盟国军援乌克兰之际,德国自己并没有跟,且反对他国向乌克兰输送德制装备,仅姿态性地援助一个野战医院和数千钢盔。
  与马克龙类似,朔尔茨也要在处理乌克兰问题上保持相对独立性,而且由于历史原因,德国对对外输出军力和装备一直很谨慎。德国既一定程度上响应美国,参与以欧盟名义的制裁,又延续默克尔时期与俄方保持高层沟通的势头,同时将以“北溪-2”项目为代表的德俄能源合作考虑在内。当然,这道“多选题”也令德国在有些时候陷入为难。
  另外,本轮乌克兰局势步步升级的背后,英国的表现十分抢眼。作为与美国有“特殊关系”的北约盟国,约翰逊政府从一开始就第一时间紧跟美国步伐,无论是军援乌克兰,还是从乌克兰撤离外交人员,英国都迅速跟进。
  同时,尽管近些年来英俄关系不温不火,但近期约翰逊与普京就乌克兰问题通过电话,英国外交大臣特拉斯还于近日到访莫斯科。英国此番频繁出镜,意在抓住乌克兰问题再升级的时机,显示“脱欧”后的英国正在找回大国影响力。毕竟前些年在欧盟框架内,英国因“脱欧”问题而在热点问题上存在感不强,都是法德代表欧盟冲在最前面。
  本轮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乌克兰已从美国获得17批、近1500吨军事援助,其中包括“标枪”反坦克导弹等武器装备,总价值约15亿美元,而美国政府计划总共向乌克兰提供45批军援。只要俄罗斯与美国和北约之间谈不拢安保问题,乌克兰局势就难以短时间内降温,炒出来“战事阴云”就难以散去。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