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今日关注
山东新闻
国内
国际
娱乐
体育
报料
评论
论坛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当一个孤独症男孩步入成年
面对就业、成家和归宿,“如何托底”让陪伴他们的父母更期待
2022年04月02日 来源:
齐鲁晚报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微信
分享到:
【PDF版】
魏雪莹带着孤独症儿子小冰在科技馆玩音乐鼓。
今年21岁的孤独症患者小冰,还是个“孩子”。时间,在他的身上好像走得格外慢。在孤独症患者中,只有不到10%的比例具有异于常人的才能,而大多数孤独症患者都存在各式各样的病理特征。他们成年以后都去了哪里?面对父母的衰老,面对生理机能和心理机能的极度不匹配,面对就业、成家和归宿,成年孤独症患者该何去何从?而如何“托底”他们的将来,让陪伴他们的父母更加忧愁和期待。
文/片 齐鲁晚报
记者 李静 李岩松
青春期的烦恼与尴尬
小冰身高1.8米,体重200斤左右,体格很壮,从外表看上去与其他男孩没什么两样。进入青春期以后,小冰也像其他男孩一样,会对女孩产生萌动。走在马路上,每当小冰遇到女孩的时候,他总会多看女孩两眼,直勾勾地看。他不懂得掩饰自己内心的喜欢,也不明白女孩为何会绕开他跑远。
小冰多了些青春期的烦恼,母亲魏雪莹多了些尴尬的时刻。
“孩子小的时候没有遇到什么尴尬的事,现在他长大了,我们遇到的尴尬反而多了。”魏雪莹能够理解小冰的生理反应,但很难控制他的行为。
一旦发现小冰盯着女孩看,魏雪莹就会提醒他。“你这样的行为是不礼貌的,这样的行为是不对的。”问题就在于,魏雪莹反复叮嘱小冰,小冰却无法完全领会。孤独症带来的社会交往、交流障碍,使小冰不能理解自己的行为已经越过了社会礼节的规范。
更多的时候,小冰的生活处于平静的状态。魏雪莹感慨,“他以前跟普通小孩一样,没有烦恼,没有忧愁。”早上,小冰吃过早饭后,会自己出门到小区玩。下午,他会待在家里玩手机,打扫卫生。
小区里大多数人都知道小冰的情况,魏雪莹对此并不多加避讳。“孩子总得出门,他不是瘫了,不是不能动了。他是大人,别人知道他的病情,未必是件坏事。”为了让孩子多一些跟外界交流的机会,她有时候不得不放下自尊。
走出家门,小冰可以玩旱冰、滑板,玩很多项体育运动。他还喜欢玩电脑,打字的速度很快。学习拼音,小冰与普通孩子一样,也是七八岁的时候。老师带着小冰反复念,小冰反复记忆,“b”“p”“m”“f”。后来,小冰也能够很快学会操作电脑。有时候,魏雪莹给小冰一本书,小冰会在几天内将一本书的文字全部敲完。
小冰的每一点进步,都让魏雪莹感到骄傲。
旁人眼中的“特殊”孩子
照片里,魏雪莹跟小冰并排站着,做着搞怪表情。这就是普通家庭里的一对母子。2000年,小冰出生,却被命运选中。
“孩子小时候长得很精神,很漂亮。”这是魏雪莹对小冰的描述。但让魏雪莹感觉诧异的是,小冰一岁多的时候,仍然不张口说话。到医院后,小冰被确诊为“孤独症”。
国内外的临床观察和医学研究显示,患有孤独症的孩子都存有不同程度的认知等能力障碍。伴随他们的还可能有癫痫、自伤、焦虑、抑郁等并发症状。即使是那些各方面能力最好的孩子,也将终身无法完全理解普通人的情感世界。
“可是看起来,他一点都不像有问题的孩子呀!”“孩子小时候从窗台摔下来过,只是鼻梁有淤青,不能造成这个毛病吧?”“他会跑过去给你拿东西,为什么就是不说话”……魏雪莹和丈夫不断地推敲小冰患病的原因,又不断地将这些设想推翻。而大量研究表明,孤独症谱系障碍的诱因是综合性的,并非单一病因造成。
接受现实以后,丈夫负责孩子的医药费和家里的生活费,而魏雪莹决定辞掉工作,专心陪伴小冰做感统训练。在孤独症患者家庭中,这样的分工很普遍。《中国孤独症家长需求调查问卷》数据显示,有52.4%的家庭里有一人专门放弃工作照看孤独症孩子,且大部分都是由妈妈放弃工作。
从那以后,家、学校、康复中心,小冰过上了“三点一线”的童年。
“爸——爸,妈——妈”一个字一个字地从小冰口中“蹦了出来”。那一年,小冰已经4岁。“第一次听到自己4岁的孩子叫妈妈的那种感觉,是很难形容的。”那天,魏雪莹照常带着小冰去做感统训练。老师重复地教小冰说话,突然就听到小冰张口出声。那段时间,小冰的语言能力突飞猛进,老师也非常惊喜。“过得真快,那个阶段快忘了。只是高兴。”魏雪莹感慨。
小冰会说话了,但他的语言是破碎的,只能一个字一个字地说,连普通的两个字都无法连贯地讲出来。
好在小冰没有暴力倾向,魏雪莹将孩子送进了普通幼儿园。每次小冰念出一首儿歌的时候,魏雪莹就会毫不吝啬夸奖孩子。尽管她心里清楚,其他小朋友已经学会了四五首儿歌,而小冰只能学会一首。“有人说孤独症有记忆力特别强的,我觉得他就是这种情况。”魏雪莹接着补充,“但他的记忆都是机械性的、模式化的。他能背过儿歌,但是不能理解。”看到小冰的算术本,是魏雪莹最头疼的事情。“算术,就更不能提了。”
小冰的“特殊性”,让周边人格外留意。“人家拦住他、吓唬他,他就不敢动了,就躲在一边。”看到这样的情形,魏雪莹心头一紧,决定将孩子转到特教学校。
妈妈是“翻译官”
让魏雪莹感到欣慰的是,小冰在正常年纪学会了穿衣吃饭。但精细动作是个大问题,比如系鞋带。魏雪莹只能用笨办法——通过反复练习变成机械记忆。
情绪化,是难以避免的事情。有时候,小冰遇到不想做的事情,他就会不停地念叨。一旦“点燃”小冰的情绪,他会“嗷”地叫一声。为了控制小冰情绪的爆发,魏雪莹会想尽一切办法,“不知道付出了多少倍的耐心”。
最花费耐心的事情,就是关于“钱”的问题。小冰知道可以从网上购物,但是他对于钱没有概念。“他不知道这些东西有用没用,不知道有没有必要买,也不知道价格合不合适。”出于担心,魏雪莹不敢给他的微信和支付宝放钱。“他喜欢手机壳,十个八个地要都是小事。他还想要挖掘机,还有特别离谱的东西,你都想象不到。”魏雪莹很无奈。
“咱不付出,谁付出啊!”魏雪莹有时会责备自己。“咱不能给他太好的条件,但是至少能够保证他的温饱,保证他正能量。幸运的是,孩子本性很善良,喜欢帮助人。”
小冰上特教学校以后,魏雪莹开始到社区工作,一方面可以补贴家用,另一方面可以照顾孩子。魏雪莹上班时,奶奶会给小冰准备好早饭,爷爷骑电动车接送小冰上学放学。
为了让小冰学会独自出行,魏雪莹会陪他坐公交车,训练他记路。魏雪莹说,“坐上车后,他会自己报站,从哪一站上车,在哪一站下车,他记得很清楚。”在确认小冰准确记住路线以后,魏雪莹决定放手让他尝试自己坐公交车上学。前几次,魏雪莹会很担心,总是悄悄跟在后面。发现小冰能够胜任这项任务以后,魏雪莹又教他下错站或者换乘应该怎么处理。
小冰在特教学校认识了朋友。有时候,小冰会跟朋友语音聊天。魏雪莹说:“他们聊天的语言都是比较简单的内容,比如吃了吗、喝了吗,还有一些内容就很难让人理解了。”
在外人看来,魏雪莹是小冰的“翻译官”。“其实不是我和他交流起来没有障碍,而是我很了解他,我知道他想说什么。”魏雪莹说。
“找对象的事情,不敢想”
说小冰长大了,那是因为他确实有很多进步。成年以后,小冰学会了洗衣服、扫地、擦玻璃,还会烙饼。魏雪莹下班累的时候或者身体不舒服的时候,小冰能够察言观色,然后靠近妈妈,陪着她。“虽然孩子长大成熟带来很多烦恼,但是欢乐比烦恼更多。”魏雪莹感到知足。
可是在很多时候,小冰还是个“孩子”。有一次,小冰自己出门玩,回来就开始说脏话。魏雪莹说:“孩子就是一面镜子。听他回来说的话,就能知道他遇到了什么事情。”小冰无法理解脏话的意思,这时候魏雪莹只能反反复复告诉他不能这样讲话。
2020年,小冰从特教学校毕业以后,一直没有找到工作。一起毕业的同学,有的到了蛋糕店做糕点师傅,有的到公司做了保安。魏雪莹说:“关键是他现在有自己的主见了,他不喜欢干这些工作。”小冰喜欢玩电脑,他想学编程,而这个想法在今年更加强烈。但这令魏雪莹感到棘手。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约有800万以上的大龄孤独症患者(14岁以上),而对于孤独症患者的照顾通常只到10岁,个别城市可以到16岁。在我国,大龄高功能孤独症孩子的职业化培训、择业、就业问题与需求已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步入“大龄”,甚至成年以后的孤独症患者面临着就业的艰难选择。现实情况是,不少人只能选择回家或者托养。
山东省康复研究中心教育康复部主任刘璐表示:“目前来说,孤独症孩子的就业分为庇护性就业和支持性就业。像这些孩子,因为本身有障碍,如果在18岁才开始接受职业教育,那就有些晚了,所以他们应该把时间往前移,在14岁左右进行一些职业教育的干预。”刘璐还强调了环境和职业对于孤独症患者的重要性,“孩子的变化,很大程度上来自周围环境的支持。如果一个大龄孩子一直居家,无法工作,他的进步可能会很小,也很难找到价值感。”
全国政协委员黄绮这些年一直在为孤独症患者的权益奔走,他在今年的提案中建议出台鼓励孤独症人士就业的支持政策,健全家庭健康保险保障制度,并设立孤独症家庭康养中心。
“找对象的事情,不敢想。要是我有女儿,怎么会考虑嫁给他呢?”但魏雪莹又有些期待,“俺儿子除了略微差点,其他都挺好的,长得也挺帅。看缘分吧,也许有人能看上他呢。”想到小冰存在甩手的刻板行为,魏雪莹的态度又产生摇摆,“不过这种概率很小。”
魏雪莹今年46岁,她清楚孤独症会伴随小冰一生。魏雪莹坦陈:“我没有要第二个孩子,因为我觉得让另外一个孩子照顾他,对那个孩子不公平。”这个母亲的解决方案就是,让小冰学习更多的技能,从能够自理变成能够自立。谈起这个话题,魏雪莹心情有些沉重:“以后,就是希望他能找一个工作。咱活着的时候能照顾他,但是咱走了以后,他该怎么办呢?”
阳光明媚的日子,小冰会坐上公交车去爬山。“成年人的世界里,‘孩子’只能慢慢呵护吧。”魏雪莹望着儿子高大的身影说。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魏雪莹、小冰为化名)
孤独症是个啥
今年的4月2日是第15个世界孤独症日。孤独症,又叫自闭症,是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疾病。孤独症患者被称作“星星的孩子”,他们往往存在社会交往障碍、交流障碍、行为刻板,沉溺在自己的世界里,就像天上的星星,遥远而孤独地闪烁着。据2019年发布的《中国自闭症发展状况报告》,我国孤独症患者的数量可能超过1000万。在我国,大约每68名孩子中就有1名患有孤独症。目前,孤独症尚无法完全治愈。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
齐鲁晚报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第A01版:重点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关注
第A06版:声音
第A07版:新经济周刊
第A08版:新经济
第A09版:专版
第A10版:世界周刊
第A11版:世界
第A12版:世界
第A13版:青未了
第A14版:青未了·书坊
第A15版:青未了·书坊
第A16版:乐动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2021年
2022年
2023年
2024年
2025年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日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