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关民族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刘国文:
教育让生命更美好
2022年07月0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
  近年来,聊城全市上下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为充分展现聊城教体事业改革发展的生动实践,展示学校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和新时代校长风采,传递好聊城教体声音,《校长说》栏目通过图文、视频专访、直播连线等形式讲述办学历史,交流办学特色,阐释办学理念,分享办学经验,聚焦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共话聊城教体事业高质量发展。


  东关民族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刘国文。
  记者 张超 通讯员 常亮

  学校简介:东关民族小学始建于1949年,学校位于聊城市东昌府区东关大街119号,东接傅斯年纪念馆,西临光岳楼,南依古运河,北靠铃铛湖,地理环境优越,人文底蕴深厚。
  学校先后获得全国现代教学艺术研究示范学校、山东省教学示范学校、聊城市教科研示范学校、聊城市德育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作为一所有着厚重底蕴的老校,东关民族小学始终秉承“教育让生命更美好”的办学理念,既有几十年不变的育人初心,也有顺势而为、适时而变的改革勇气。在坚强的领导班子带领下,全校教职工积极探索,开拓创新,让孩子在历史传承中接触最新科技,激发师生潜能,智育德育同步进行的特色育人之路。

创新教育
努力提升教学质量

  立德树人,德育为先。2017年底,学校在全校启动了“日行一善”德育实践活动,2018年4月先期在各年级段选出21个实验班,教育学生守善心、讲善言、做善行,积小善养大德,2018年9月在全校范围内铺开实施。学校注重加强思政课建设,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的高尚情操;注重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坚持日行一善,善行一生,通过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合力引导学生积小善养大德,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加强课程计划的实施。全面落实课程计划,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保障。学校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全面落实课程计划,规范课程设置,特别是科学体育艺术学科保证开齐课程,开全课时。积极开展校本研究,加大校本课程开发力度,完善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管理体系,确保素质教育有效实施。学校聘请专业教师,开设舞蹈、古筝、竖笛、口风琴、国际象棋、书法、线描、彩泥、纸版画、足球、篮球、排球、网球等23种兴趣课程,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真正把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加强队伍建设
深化课堂改革

  提高教学质量,教师是关键。因此,学校高度重视打造一支具有扎实学识,业务精湛的师资队伍。
  开展学科教师培训,定期开展教研活动。学校积极组织教师参加校内外培训,间周开展一次大教研活动,每周一举行一次小教研活动,通过以听评课为主要形式的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之间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开展教师基本功大赛。学校每学期组织开展一次“教师素养大赛”,内容主要以硬笔书法、朗诵、课堂教学大赛为主,充分挖崛教师潜能,激励教师专业技能成长,达到“以赛促研,以研促教”的目的。
  引领教师加强课题研究,全力打造科研型教师。学校积极开展教师教研工作,引领教师积极申请科研课题,学校提供人力、物力和资金方面的支持。深化课堂改革,加强学科融合,学校积极探索多学科相融合的教学模式,弘扬传统文化,聚焦核心素养,课程融合,全科育人,并将科技创新教育和爱国主义红色教育相结合,培养德才兼备的时代新人。
传承红色基因
加强学科融合

  去年十月份由学校创客小组组织设计,庞楠楠老师执教的“再现长征之路,传承红色基因”活动课堪称通过学科融合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典范。
  学校组建了创客教育专项教研组,建设了两个科技实验室,开展了一系列创新型实验课。学校承担了一项“教育部国家十三五规划课题”中的一个子课题:《基于现代教育装备(3D打印机)的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以这个课题为依托,系统整理3D打印的知识点,汇集成一套教材,面向全校、全区进行推广实验。2020年9月,山东省教育装备博览会在烟台国际博览中心落下帷幕。东关民族小学作为聊城市参展的四所学校之一,在中小学教育装备应用创新案例展示中勇夺一等奖第一名。
  目前,以兴趣小组的形式开设的科技课程有7个大类、11个项目,包括:益智动手、3D建模与打印、电脑编程、手机编程、机器人编程与拼装、无人机驾驶与编程、人工智能,共涉及21个软件的教学与使用。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