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聊城市眼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职业病体检科负责人纪琳琳,怀揣着当初加入医疗卫生事业的初心,带领眼科医院7名医护人员紧急驰援上海,以满腔火一般炽热沸腾的情感,凭着扎实的专业技能,耐心、细心地对待每一位患者,奋战50个日日夜夜,交满意答卷,受到了患者和当地政府的高度赞誉和一致好评,诠释着医者仁心。
通讯员 王长新
有一种使命,不畏不惧
“请让我先上”
“我有多次赶赴火车站带队核酸采集的经验,这次上海疫情防控工作需要有经验的人先上,我完全符合条件,请让我作为第一梯队带队先上!”4月2日晚,当得知要抽调医护人员驰援上海时,作为一名工作多年的医务工作者纪琳琳毫不犹豫,率先请战。递交申请后的纪琳琳第一时间做好家属的安抚工作,征得双方父母同意,安顿好两个未成年孩子后,毅然地打起行囊,随时待命准备出发。
鉴于纪琳琳有过从事急诊、体检等多个科室工作的经历,作为主管护师的她,既具备丰富的多学科护理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又具备处理突发卫生应急事件的能力,还注重平时工作总结完善,积累了丰富的危急重症患者抢救经验的实际;加之作为医院健康管理中心职业病体检科负责人的她,呵护关心关爱同事,在科室也树立了很高的威信;而且她还经常与多科室协调沟通,深受各科室负责人的夸赞。因此,纪琳琳的请战申请毋庸置疑的得到院领导的肯定。当接到作为领队带队赴上海时,纪琳琳深感责任重大。
有一种自律,温暖他人
“领队应与物资车同行”
4月3日,纪琳琳作为聊城市眼科医院援沪小组领队,带领7名由不同科室抽调的医护人员,连夜奔赴上海疫情防控工作的最前沿。当晚顺利抵达上海虹桥火车站,刚下火车,纪琳琳便接到召开各领队紧急会议的通知,她细心地先安排好队员原地休息待命,并再三强调队员做好个人防护。而后跑步参加会议,会议结束后她没来及休息,又第一时间参加了数吨重医疗防护物资的搬运工作。要想最大程度地保护队员,首先要保证不管何时都必须储备有充足的安全防护物资。这些物资可是医院耗费大量人力为队员准备的,为保障物资安全抵达驻地,物资装车后,纪琳琳在安排好队员集体上了大巴车,清点齐人数后,虽已筋疲力尽,但她还是咬着牙硬挺着将舒适的座位让给其他队友,自己则选择了与物资车同行。坐在物资车上,一路颠簸着,足足用了4个多小时才到达驻地,抵达宾馆时已是凌晨两点多了,队员们都已经回房间休息了,但纪琳琳顾不得喘气,便立刻将物资整理进自己的房间,做完消杀工作后,她才长长地舒了口气。
工作中,纪琳琳总是身先士卒,冲锋在前;生活上,她则对战友关怀备至,照护有加;荣誉面前,她却总将别人推在前面,将住单间的机会留给队友。4月26日,聊城援沪医疗队接到指挥部搬家的紧急通知,因房源紧张,聊城市眼科医院只分配到2个单间,剩余人员需要两人合住一间。大家考虑到领队工作时间长,理应享受住单间的照顾,但是纪琳琳没有接受大家的好意,将住单间的机会留给了其他队友。
有一种牵挂,记在心中
“一定把队员安全带回”
“保证充分地休息,保证饮食规律,房间做好每日清洁消毒,及时上报每日监测的体温……,要把所有知识点‘砸’进心里,保证人人过关。我们不仅要打败疫情,还要平平安安的归来。”这是纪琳琳的信条。由于各科室抽调人员层次水平不一,进驻方舱医院的经验不足,在这种情况下,做好个人防护能力的培训显得尤为重要。嗓子早已沙哑,仍在不断检查反复叮嘱提醒队员穿脱细节。时间紧,任务重,迅速组建的援沪医疗队,面对种种不确定的风险,化压力为动力,立即进入备战状态,纪琳琳更是身先士卒,同所有队员一起进行新冠诊疗及感控等方面的强化培训。
队里发放物资时,纪琳琳总是在领到物资后第一时间做好消杀后,才逐一分发给队友;队友在休息时,她仍奔波于会议,梳理工作流程,上传下达会议精神;队友在吃饭时,她却忙于物资准备,统计短缺的防疫物资。因为队友是临时从各个科室抽调来的,练习过程中操作标准不统一,有的队友心理焦虑,忙完日常工作后,纪琳琳总会挤时间带领大家一起练习穿脱防护服。为高标准要求每名队员规范操作,也为缓解大家第一次出任务担心防护不到位被感染病毒的焦虑,纪琳琳特地邀请到聊城市人民医院两名有经验的援鄂英雄王雪雁、杜鹃,为第一次参加抗疫任务的战友现身说法,传授抗疫经验,还“一对一”、“手把手”地指导队员规范防护用具地穿戴,并分享了穿脱防护服的技巧,最后还再三与队友反复强调进出舱注意事项、与舱内患者的沟通技巧等。通过面授,战友们掌握了各种院感防控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减轻了战前的焦虑,经过专业老师的细心指导,入舱前全队一次性顺利通过操作考核。
有一种荣耀,践行初心
“请求火线入党”
“一心向党,党旗所指,所向披靡。”4月16日,纪琳琳向漕宝路方舱医院临时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请求火线入党,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并在递交入党申请书的那一刻起,便以共产党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
在为疫情管控区隔离点居民采集核酸任务时,眼科医院援沪队7人需要在7个站点完成3000例核酸采集任务,为最大程度地降低队友对陌生环境紧张的焦虑,纪琳琳将队员集中分派在距离较近的同一小区,自己则跟随其他医院队员赶赴较远的采集点。分别时,她还不忘叮嘱队员一定要做好个人防护,队员之间要相互监督,确保防护安全。在漕宝路方舱医院,纪琳琳最初负责承担一号楼一楼大仓物资及药品管理工作,舱内共有155张床位。刚入舱时,纪琳琳发挥擅长电脑制表的专长,制定了详细的表格,并将各类物品与药品分门别类放置,并进行一一核对后入库登记,管理地井井有条。除了做好仓库管理员工作外,纪琳琳还经常帮助其他战友。每当接到收治隔离者通知后,她总是第一时间冲在前面,没有丝毫犹豫和退缩,立即核对患者信息、病情评估、扫码入舱登记、安排床位、分发生活物资等。后来因人员调动,每组舱内都减少了医护人员,为此,纪琳琳又来到二楼护士站,岗位变动让纪琳琳承担的工作更加艰巨了,她穿着密不透气的防护服,每一次呼吸都很费劲,为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聚集,她努力地到每个患者床旁核对信息,虽然带着护目镜看字非常吃力,加之上海方言听不懂,但她还是会耐心地去询问,遇上耳疾失语患者,她就要用笔写。为完成本班次的工作,每天连续几小时不吃不喝,默默忍受着口渴难耐,饥肠辘辘的折磨,不停地在病房间穿梭,一个班次下来,她经常累得精疲力竭,疲惫不堪,但为了完成与下一班次顺利交接工作,她总是最后一个出舱。
在纪琳琳的带动下,大家在这个团结友爱、充满善意和温暖团队里,每个人都努力做最好的自己,大家比的是谁为队员、为患者做得更多,做得更好,她们的辛勤奉献与付出赢得了患者们的一致赞扬,医疗队经常收到患者发自内心感激万分的感谢信。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
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