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活传统技艺,对接时尚生活
“山东手造”拥有璀璨工美、匠心的品质
2022年08月0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7月29日,2022第十四届中国(山东)工艺美术博览会暨首届“山东手造”精品展开幕,呈现“山东手造”的璀璨工美、匠心品质。博览会上的“山东手造”产品,有的是对传统手艺的惊艳复活,有的对接新潮国风的时尚审美,有的走在数字产品前沿。“山东手造”与时俱进,散发出迷人的活力。
  文/片 记者 师文静

穿越数百年
传统手艺绽放文化魅力

  本届博览会囊括了“山东手造”精品,如淄博陶瓷琉璃、青岛贝雕、泰安泰山玉、肥城桃木雕刻、临沭柳编、济南布艺、聊城葫芦雕刻、龙山黑陶、青岛麦草画、烟台绒绣、章丘铁锅等。
  这其中,很多老手艺传承数百年,经过岁月的洗礼永不退色,融入当代生活,传递古典精致的手工艺之美。
  一把传统的木梳,不仅实用,而且承载着文化。博览会上,济宁的周广胜木梳以设计精巧而吸睛。为了让木梳得到年轻人的喜爱,在梅兰竹菊等传统文化元素之外,周广胜木梳与古建筑、戏曲脸谱、地方文化符号等结合起来,承载着更多文化寓意的产品令人爱不释手。
  在琉璃展区,淄博康乾琉璃带来的鸡油黄、鸡肝石琉璃制品尽显高贵典雅。“鸡油黄”与“鸡肝石”是琉璃中著名的色料,鸡油黄琉璃烧制技艺几度失传,该项目传承人孙云毅系统改良了技术和配方,使其制作技艺得以保护、传承。淄博康乾琉璃经理丰婷婷称,孙云毅制造的复古琉璃鸡油黄光泽晶莹、温润凝重,其十余件作品被故宫博物院收藏,制作鸡油黄难度大,“十缸九不成”,精品极为难得。看到这些雅致、精美的琉璃作品,参观者无不赞叹。
  周村丝绸染织如今也不只是做染织,而是开发织锦画等符合大众需求的多样化产品。淄博凯利丝绸的织锦画主题丰富多彩,有“孔子像”“兰亭集序”“八骏图”等。该公司市场运营部部长李杰称,织锦画定制现在很流行,历史题材、“孔子像”等产品销售非常好。“织锦画的手工艺复杂,一厘米三百梭,手工生产缓慢,但成品无比精美,除了普通大众喜欢,主题定制、博物馆文创等也都青睐织锦画。”
对接时尚生活方式
走在数字产品前沿

  “山东手造”既传统又时尚。在博览会上,可以发现“山东手造”已与年轻人的生活、大众时尚生活、大众时尚审美相结合,很好地提升了大众的生活品位和生活品质追求。
  有600多年历史的大码头苇编,如今是时尚生活的宠儿。传统的苇编产品是苇席、盖房顶棚、锅盖、虾篓子等,而如今大码头苇编的产品充满时尚感,像很多传统手工艺一样,它已从谋生的手艺演变成了创意时尚产业。
  广饶县大码头苇编第六代非遗传承人徐尊霞告诉记者,这次博览会带来的新产品是芦花系列手工编织包,设计大气、配色时尚、寓意美好。“这类产品大多出口到北欧一带,每年订单很多,市场逐渐打开。”除了手工包,大码头苇编还有装饰品、纸巾盒等产品,贴近大众生活,兼具实用性和时尚感。
  2022年央视春晚让舞剧《只此青绿》出圈,青绿色成为今年火遍大江南北的时尚颜色。博览会上,淄博汉青陶瓷带来新品“江山如画”系列,将瓷器创新与传世名画《千里江山图》相结合,把青绿山水图移植到茶壶、瓷盘、瓷碗上,让消费者将传统文化带回家。汉青陶瓷总经理黄少晨表示,传统文化系列是汉青陶瓷的主打产品之一,产品传承传统文化但不拘泥于传统,创意设计产品时,左手抓传统,右手抓时尚,60%的传统文化与40%的当代时尚生活方式相结合,从市场端出发将东方美学元素时尚再造。
  这两年数字藏品很火,具有传统文化价值的传统非遗、珍贵文物、传统技艺等成为数字藏品的宠儿。在博览会上,记者了解到,滨州剪纸等传统技艺也赶时髦搭上了数字藏品的快车。滨州民间剪纸传承人蔺飞飞这两年一直在进行剪纸技法市场化探索,创造出了具有特色的摆台、包装盒、水杯、餐具等文创产品。今年5月,蔺飞飞与平台合作推出传统剪纸纹样数字藏品,单款39.9元,卖出12000份,销售4天全部售罄,创造营收47.88万元,成为一个剪纸非遗技艺入局数字藏品的成功例子。“传统剪纸与数字藏品一结合,产品的销售渠道、推广宣传渠道都变宽广了。越来越多的人知道滨州剪纸,更多人来寻求合作。”
  在博览会现场,还有很多走在时尚生活前沿的工艺制品,比如时尚配色传统地毯、柳编时尚背包、新潮国风线等,很多产品通过直播带货、网络销售等方式,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
解决农村妇女就业
助推农民增收

  一根根麦秆经过20多道工序的处理加以艺术性的创作,会成为一幅精美传神的麦草画。山东省非遗代表性项目泊里麦草画,近年来受到关注,生肖主题、花鸟主题、肖像定制、祝寿等产品订单持续不断,麦草画已从之前比较小众的工艺品,成为受欢迎的文化礼品。传承人许加梓称,麦草画有文化属性和文化价值,作为文化伴手礼它既实惠又有欣赏性。
  许加梓告诉记者,泊里麦草画现在已很好地与助推乡村振兴相结合,为泊里镇农村妇女提供了不少就业机会。“对农村妇女进行培训后,她们可以在家里粘贴麦秆,参与完成麦草画的前十二道工序。我们对达到标准的产品进行回收。粘贴麦秆虽不能帮她们致富,但她们能很轻松地就赚个百八十块。”
  本届博览会现场,有很多非遗项目、传统手工技艺在助力群众增收和乡村振兴中发挥了独特作用。大码头苇编产业由传统苇席向生活日用品、苇编工艺品转型,这让大码头镇从事手工苇编工作的人员升至千人,年生产苇编制品120万件。大码头镇也开始借助这项技艺助推乡村振兴、农村增收致富。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