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亩山丘变身田园综合体
闫早宁:把渔文化茶文化融入民宿,留住乡愁
2022年10月2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闫早宁建起了极具特色的海洋渔业记忆博物馆。
  闫早宁
     云过山丘茶旅创意园创始人闫早宁是土生土长的日照人。2011年,听到家乡为发展旅游搞特色农业,并给予多项创业政策的消息后,他毅然放下手中的工作,一头扎到朝思暮想的老家。他将个人理想照进了现实,开创了有温度、有诗意的民宿。“以农促旅,以旅兴农”的农旅融合发展之路,提高了文旅附加值,实现了农、渔、旅融合发展的多重效益。下面是闫早宁的自述。

  文/片 记者 郑玥
刘涛 厉昕月

从城里搬回农村
承包山丘种茶

  我在海边出生、渔村长大,毕业参加工作后从事水产品收购工作。因为工作的性质,那时候我在全国各地海岸码头跑,常与渔民、渔船相随。随着年龄的增长,总感觉这种工作生活方式有种漂泊在外、不踏实的感觉,走得越远,越有落叶归根的念头,对家乡的依恋就越浓。偶然的机会听到家乡为发展当地旅游,搞特色农业,给予多项创业政策,于是我下定决心回日照。
  父亲40多岁时带全家老小搬到城里,我40多岁又从城里搬回到农村,不知道这个决定是否正确。我当时的想法就是做想做的事,不让自己后悔。
  2011年,我通过招标从所在的吴家台及周边村流转了200多亩山丘地,这些土地大部分都是石塘,没水没电,那一年又赶上历史性百年一遇的干旱。没水我们就挖塘修建水库,因为靠海东南西北四面都有风,不适合种茶,于是我们修土坡,让茶背风向阳,紧接着植树育林,种植各种黑松侧柏10万余株,争取给茶叶最好的生存环境。
  解决了种茶难题,等到茶树长成开始采摘加工之后,又出现了新的困难,那就是销路的问题。我怀揣着对自己茶叶的信心与勇气,只身踏上了北上的路。第一站来到北京马连道茶叶批发市场推销茶叶,得到的反馈却是日照绿茶作为小众产品,市场狭小,且南方名茶众多,我们的茶竞争优势不大。一次碰壁并没有令我退缩,我紧接着又到济南茶叶批发市场进行推销。当时日照绿茶春茶刚刚上市,本地鲜叶特别昂贵,令我万万没想到的是,济南市场上的成品茶还没有日照本地的鲜叶贵,我的茶叶之路充满了曲折。
  转了一圈回来,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我们决定改变之前的模式。于是,我们把旅游植入茶园,形成了集观光、休闲、住宿、度假于一体的农旅融合新业态。走上“以农促旅、以旅兴农”的农旅融合发展之路,提高了文旅附加值,实现了农、渔、旅融合发展的多重效益。
  如今,这里旧貌换新颜,之前一棵小树都没有的山丘,变成拥有自己园区气候、松茶满园的田园综合体。
建成渔业博物馆
留住美好记忆

  民宿唤醒了山村“沉睡资源”,保护、利用、传承、深挖当地渔业文化,一直以来是我们的核心文化。随着渔业科技日益进步,渔业生产方式更新迭代加快,老的渔业生产工具和生产方式已逐渐从记忆中消失。为了保护好渔业老物件,我们打造了极具特色的海洋渔业记忆博物馆,以期为社会为后代留下美好记忆。
  我们还建设了云小鸥创客俱乐部、茶海创意工坊、茶园艺术大地等,并举办一系列渔业文化学术论坛、茶叶研学活动,密切与相关高等院校、研究所、俱乐部合作,推动新时代海洋渔业文化、茶文化传承和发展。
  满足城市人的乡愁情怀、渔家理想是我们作为特色民宿的基本功能,而以此支点撬动民宿产业的蓬勃发展,是它最大的能量。
  把我们日照的茶叶品牌做好,把云过山丘听海长大的茶做成一个有机茶的基地是我们的不懈追求。我们将加大茶叶产业链的开发,把茶叶采摘、茶叶灌装、茶叶旅游、茶叶研学等一系列产品做好,把日照绿茶这张特色名片做大做强、做精做深,让茶农致富,也助力乡村振兴。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