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时有人情薄凉之感。李希晗和程师傅的事迹让人感受到了融融暖意。带着这份暖意,人们纷纷为他们鼓掌喝彩。这是对释放暖意者的温暖,是对更多凡人善举的召唤。
□评论员 王学钧
这两天,两件“小事”冲上了热搜。
在山东济南,傍晚骑车回家的女孩李希晗,看到路面上有从货车上散落下来的碎石,主动停下电动车,28次弯腰将影响交通安全的碎石一块块捡起;在浙江杭州,一直在高校当保安的程师傅(化姓),“装富”17年,从自己的微薄收入中挤出了十余万元,默默资助了6名贫困大学生。
凡人善举动人心。虽说这样的事并不多么罕见,可看到这样的新闻,人们的心里还是暖融融的。不少人关注转发,跟帖点赞。
捡拾路面碎石也好,资助贫困学生也罢,虽都算不得什么大事,但无一不呈现出可贵的善意。在不少人把“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奉为圭臬的情况下,李希晗和程师傅能发自肺腑地为他人着想,并自觉自愿地付诸行动,善意满满,殊为难得。
善举的背后,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傍晚骑车回家时,很少人能关注到路上的碎石。就算看到了,一般也不会“放在眼里”,更不会像李希晗那样,主动停下车来一块又一块地去捡。上了一天的班,已经够累的了,不去捡那些货车散落的碎石,也没啥好过意不去的,更不会有人说什么。可是,在小李姑娘那里,这些不起眼的碎石不仅被“放在眼里”,而且俨然成为一块块不及时搬走就过不去的巨石。
作为一个来自农村的学校保安,程师傅一个月挣不了多少钱,即便有贫困生找上门来求资助,他也完全有理由拒绝。可就是这样一个人,竟全然无视自己的清贫,主动在执勤时“发现”贫困大学生,并毫不迟疑地伸出援手。这援手一伸就是十几年。
善举的背后,有一颗乐于奉献的爱心。跟有些人不同,李希晗和程师傅做好事都是甘愿付出不求回报,连被人“发现”都是出于机缘巧合。在李希晗看来,自己只是做了一件本该做的小事,不值得被这么多人关注。面对齐鲁晚报等单位送上的5000元奖金,她毫不犹豫地作出了自己的安排——把这笔钱捐出去,用以帮助那些因交通事故而需要帮助的家庭,或者捐给相关部门,用以修缮那些存在安全隐患的交通设施。
在资助贫困大学生的过程中,程师傅体贴入微,令人动容。他不仅能在执勤时通过细节观察“发现”资助对象,而且为了打消受助者的顾虑,平素里舍不得吃舍不得穿的他,还特意在实施资助时“装富”,跟贫困大学生说自己以前做生意挣了钱,不在乎这每月几百块钱。
每一次凡人善举都是对社会的温暖。人生在世,时有人情薄凉之感,李希晗和程师傅的事迹让人感受到了融融暖意。带着这份暖意,人们纷纷为他们鼓掌喝彩。这是对释放暖意者的温暖,是对更多凡人善举的召唤。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
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