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学舫
“父母亲大人安好,家中古历五月二十九日写的信,我于阳历八月二十头才收见,内情敬悉,希勿念。
父亲,家中来信谈,两个月没有收见信件,确实使家中昼夜挂念,我是知道的,自从五月间开始战斗,直到现在仍未结束,由于战斗连续,部队行动较多,邮局于是找不到部队,所以信立即断者,因此未能急速捎信慰问大人,还希双亲多加原谅儿吧……”
这是革命烈士徐士希的最后一封家书。一句“希勿念”,多少家国情。在这封家书的背后,是华夏儿女抛头颅洒热血,为全国解放做出牺牲的真实写照。
徐士希1923年出生于烟台市龙口市黄山馆镇馆前后徐家村。他大大的眼睛,高高的鼻梁,长脸蛋,浓眉毛,可爱又帅气,深受长辈喜欢。徐士希的祖父参加过登州府(蓬莱)应试,获得第一名。徐士希的父母为农民,兄弟姐妹五人,徐士希是家中长子。儿时的徐士希就读于堂祖父徐镜心在自家创办的明新学堂。明新学堂校歌:“五色彩旗飘飘扬,铜鼓喇叭咚咚响,众英雄,整衣装,听从号令上前方。中国人,要自强,好山河,不许洋人抢。好少年,爱国家,保卫祖国和家乡。”这首校歌感染力、号召力强,对徐士希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1945年,徐士希正处风华正茂之时,解放战争拉开了序幕。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徐士希满腔热血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由于徐士希文采出众,被首长看中,编入胶东地区北海一团任营部文书。
1946年秋,国民党第八军沿烟潍公路东犯,图谋占领龙口、烟台、威海等海港,进而把握陆、海要道,实现其在“国大”开幕前打通烟潍公路的计划。胶东地区的革命形势骤然紧张,时任胶东军区司令员的许世友令西海部队沿途阻击,许世友亲率部于掖县(莱州)粉子山一带迎战,胶东军区第5师、第6师和警备三旅位于两侧,相继出击,一场激烈的阻击战打响了。
粉子山是战斗制高点,徐士希随部队来到战地军营。11月6日敌军进至虎头崖、凤凰山一线,拉锯式战斗持续了几个小时。战斗激烈,伤亡严重。7日,国民党军又向象山、粉子山发起猛烈攻击。胶东军区第五师、警备三旅依托有利地形与国民党第八军一零三师展开了激战,一次次击退了敌人的进攻。
徐士希负责战地情报搜集及情报的上承下传。战场上,信息的传递非常重要,不论情况多艰难、多危险,都要及时传递出去,为指挥部提供可靠情报。经过8个小时的激战,国民党309团大部被歼灭。敌军受重创后,变本加厉。8日,3架敌机空中轰炸,3艘军舰海上支援,国民党军再次向粉子山发起猛烈进攻。我军勇猛阻击,再次击溃敌军。到了10日,国民党军加大增援力度,在7架战斗机、5艘军舰的配合下,再次攻打粉子山。独立一团奋力抵抗,击落敌机两架。国民党军伤亡惨重,随后敌军又向山顶开炮,战斗进入白热化。
虽战火纷飞,炮声震耳欲聋,可传递情报的工作一刻也不能停。徐士希勇敢机智,穿插飞奔,多次躲过敌军炮弹的轰炸,成功传递着重要情报。就在敌军发起第二轮狂轰滥炸时,徐士希仍在传递情报的途中。不幸的是,一发炮弹飞来,徐士希被击中,壮烈牺牲。徐士希的人生永远定格在23岁的青春岁月。他牺牲时只留下一个公文包及给父母的一封信。他把年轻的生命奉献给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
粉子山战斗历经几日,异常激烈,最后我军共歼敌4800余人,俘虏敌军200余人。敌军打通烟潍公路的图谋宣告落空。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
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