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独秀与王统照的书信往来
2022年11月2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王统照在济南读书时的照片。
     今年是现代著名作家、诗人王统照逝世65周年。
  王统照(1897年2月—1957年11月),字剑三,山东诸城人,长期从事文学创作及教授中国文学史,是中国新文学运动的奠基者之一,一生著作甚多。历任山东省文联主席、山东大学中文系主任、山东省文化局局长。
  王统照与许多文化名人交往颇深,以下两篇文章分别记述了王统照与陈独秀、臧克家的往来。

  □许志杰

  《陈独秀书信集》(新华出版社,1987年11月版)收录了陈独秀与王统照一来一往两封信函。陈独秀致王统照信以《陈独秀答王统照》标题刊出,此信较短,在此先录为主:
  “统照先生:
  来书疾世愤俗,热忱可感。中学校有如此青年,颇足动人中国未必沦亡之感。惟国人中大多数人,缺乏进步向上之心。此问题甚大,似非报纸可医,且恐非教育可救也。  
  此复 记者(一九一六,十二,一)。”
  此信落款署名“记者”,说明收到这封信时陈独秀正在编辑影响甚烈的《新青年》杂志。王统照在信的开头称呼也是“记者足下”:
  “记者足下:
  校课余暇,获读贵志。说理新颖,内容精美,洵为最有益青年之读物。绎诵数过,不胜为我诸青年喜慰也。
  统照窃以为吾国衰弱不振之原因,即国民好学性之颓丧,而尤在青年好学性之颓丧。夫学犹殖也,不殖则荒。矧文明日进,科学日新,尤非努力猛进以求学不为功。然负此努力猛进求学之责任者,诸青年也。且为先知先觉而负启迪指导一班国民使之努力猛进求学者,亦非老者壮者,及比诸老者壮者之青年。而完全任此仔肩者,固吾高尚纯洁诸青年之责任也。然今之青年,其下焉者,卑鄙苟且,可勿论矣。而稍知自豪者,亦不过敦行谨言,期于自守焉尔。已其上焉者,又只知死守学校晦闷之课本,专攻一二陈腐之科学。于所谓勇猛精进,所谓活泼进取,所谓奋斗自勉,或充尽我青年之责任于万一者。吾虽交游寡而闻见室,盖亦鲜其人矣。虽然常此不治,将成痼疾,而医之之捷径,则报章杂志,固为最良之针砭,而最利之利器也。虽然报章备矣,杂志有矣,且完美优好而无疵矣。而所谓今之青年者,乃多惜雪茄醇醪之小费,车马声色之时间,而不一购阅焉。不宁惟是,且即有图书之阅览处,报章杂志之陈列所,恐亦惟愿浏览一二野狐禅之笔记,与夫妄诞不经之稗史。或则涉猎数页猥鄙琐碎之杂著,以及文采风流之小说。而于类于进德修业之危言正论,与新颖精湛之科学的文字,乃绝不一睹焉。嗟夫黄芦白苇,弥望皆是,可胜慨哉。是言虽过于激,然亦确有是等之青年,而非统照之讆言也。贵志出版以来,宏旨精论,夙所钦佩。凡我青年,宜手一编,以为读书之一助。而稍求其所谓世界之新学问、新知识者,且可得藉知先知先觉之责任于万一也。然青年之不悦学也如是。苟不有以振启之警醒之则如列珍馐,而未口试,陈纨绮而未体服者,奚以异。然统照不敏,窃愿贵志于报余附白,多提倡青年读书之利益,及读书之方法,或介绍东西名人读书之实验与其规程,以期促进青年之好学心,读书性,庶不无小补欤。上所陈者,多属平淡无奇。而鄙见如此,吐之斯快,却蒙斧正赐答,则无任幸甚。
  山东省立第一中学学生王统照。”
  此信被陈独秀刊登在《新青年》杂志第二卷第四号上,并附陈独秀以记者名义写给王统照的信,可见陈独秀对于王统照的致信是非常重视的。
  《新青年》杂志的前身是陈独秀1915年在上海创办的《青年杂志》,在当时掀起了一场以民主、科学为纲领与旗帜,向传统封建思想、文化、道德宣战的新文化运动。一年后《青年杂志》更名为《新青年》,作者队伍更加宽泛,主要有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钱玄同等人。后因蔡元培邀请陈独秀出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新青年》杂志编辑部也一起到了北京。从时间上看,1916年《新青年》依然在上海出版。
  1913年,17岁的王统照到济南后先在山左学堂读中学,第二年该学堂并入山东省立第一中学,翌年因病回家休养,直到1916年秋天病愈回济南,他写给《新青年》杂志的这封信,应是回济南不久。从王统照的信中表露出一个20岁年轻学子对于当时的一些不正之风十分愤慨,显露出自己的一些苦闷与无奈。因而陈独秀大为兴奋与感动,回信写下:“来书疾时愤俗,热忱可感。”
  当时的山东省立第一中学,不仅教育水平在全国名列前茅,而且学生思想活跃,具有浓烈的反帝反封建意识和爱国主义精神,至少这里的学生是可以在济南买到《新青年》杂志的。在写给陈独秀的信中,王统照痛斥科学之陈腐,进取心之疲软,缺少勇猛精进、活泼进取、奋斗自勉之责任者。因此王统照建议陈独秀与《新青年》杂志:“然统照不敏,窃愿贵志于报余附白,多提倡青年读书之利益,及读书之方法,或介绍东西名人读书之实验与其规程,以期促进青年之好学心,读书性,庶不无小补欤。”王统照可能遇到了读书之困,因而求书于陈独秀,一解心头之惑。陈独秀在百忙之中给一位青年学生回信予以鼓励,信虽寥寥数语,称“中学校有如此青年,颇足动人中国未必沦亡之感”,期许甚高。此时的王统照在文学创作上开始展露才华,先后用白话文创作小说《纪念》,以及文言小说《车中人语》《除夜》等。
  此时陈独秀已赴京出任北大文科学长,王统照到北京后积极参加学生活动,筹办学报,加入文艺创作组织。在中国大学毕业后王统照留校教书,一直到1931年辞职回乡照顾病重的母亲。在京十多年,王统照先后拜访鲁迅多次,与周作人交往颇深,与郑振铎等人酝酿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被列入12位发起人之一。他与徐志摩一起陪同德国著名生机主义哲学家杜里舒博士夫妇登顶泰山,写下《泰山下宾馆中之一夜》《日观峰上的夕照》等著名诗作。但是,唯独不见王统照与陈独秀在北京见面的记录,王统照错过了拜见当年指点迷津的陈独秀先生。或许他们相见了但未记录,也可能有关记录藏在文献中,等待着有一日示于后人。
  1957年11月29日,王统照在济南病逝,公葬于济南金牛山公墓。数年前,我曾以王统照老友陈毅诗句《剑三今何在?》为题,叙述自己寻找王统照之墓的经过,呼吁将其墓移到济南英雄山革命公墓,或安置于他曾经执教的山东大学校园,供人瞻仰。毕竟昔日的金牛山已经扩建为济南动物园,不适宜作为名人公墓继续存在下去。如今济南旧貌换新颜,理应让诸位先贤感知后人对他们的崇敬之心和故土巨变。
  以此文致敬先贤并纪念王统照先生逝世65周年。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