屹立于大明湖畔的超然楼,是“明湖新八景”之一“超然致远”景观的核心建筑。作为新晋网红打卡地,超然楼到底有哪些网红气质,吸引了省内外游客来此打卡拍照?答案或许是它厚重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700年前,元代著名大学士李泂在大明湖畔修建了以超然楼为主要建筑的湖上别业,以供回乡时居住。然而,元末时,李泂湖上别业的建筑遭到破坏,天心水面亭被毁。明代初年,超然楼及天心水面亭又得以修复。
据《明史》记载,崇祯十二年初(1639),清军攻克济南城,城内建筑多被焚毁。在这次清军入侵中,超然楼毁于战火,楼后的天心水面亭因位于水中而免于兵祸。至此,超然楼在原址共存在310余年。
清代初年,济南的士绅在天心水面亭以南的水岸上,即原超然楼旧址附近另建一亭,亦名“水面亭”,亭后有楼,仍称“超然楼”,但其规模远逊于元、明时期的超然楼。
复建的超然楼逐渐成为客舍,供来济的学生、举子居住。作为超然楼的孑遗,新建的水面亭成为追思先贤、名士聚会的所在。但至嘉庆年间,重建的超然楼以及天心水面亭再次一并破败。
从元代张养浩、虞集、柯九思、王沂、萨都剌、张可久、范梈、吴师道、宋褧,到明代汪广洋、杨衍嗣,再到清代蒲松龄、杜首昌、任弘远、施闰章、董芸……历个朝代的众多文人名士都曾与超然楼有着难解难分的交集。
700年来,超然楼由“名士”建成,成为“名士”聚会、雅集的场所,后来又有“名士”在此地结诗社、著名篇,更有一代代“名士”在此怀古,观赏济南的湖山景观,因此超然楼成为济南独特的,具有“泉城”特色的“名士文化”的代表。
2007年10月,大明湖扩建工程开工,超然楼及南北两侧的博艺堂、贺胜斋仅用时580天就建设完成。据了解,超然楼所在的位置,过去被称为南北历山街,是一条宽30米的交通要道。如今,这条道路成为景区内一条幽雅的景观游览道路,有“众泉汇流”坊、鹊华烟雨、超然致远、竹巷清风、北渚桥等景点。
在2021中国文物学会历史文化名楼保护专业委员会年会上,济南大明湖超然楼成功加入中国名楼协会,正式列入“中国历史文化名楼”,与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天一阁等齐名。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
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