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和公交公司的关系有待厘清
2023年02月2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作为企业,公交集团自负盈亏。但城乡公交的定位是公益项目,依赖政策补贴,不能完全市场化运营。
  仅从基本逻辑来说,公交的营收取决于边际效益,乘客多了,才有可能挣钱。在东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东南大学交通法治与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顾大松看来,危机早在六七年前就已出现,“随着城镇化、机动化的发展,老百姓自己就有私家车、电动自行车、摩托车,有些城市里就连共享电单车都对公交和出租有所冲击”。
  “交通方式的选择权归于个人,政府不能强制大家必须坐公交,因此公交的量上不去,连票价这部分的收入都不能保证,基本盘不稳定。”顾大松表示。因此,一旦补贴未能及时到位,经营赤字就会很快出现。“公交公司承担的基本公共出行服务,实际上很大程度是由政府买单的。”在顾大松看来,“躺在政府怀里”的公交公司实际上造血能力相对不足,降本增效的动机也比较欠缺,“看似旱涝保收,实则很不稳定”。
  顾大松指出,目前财政上对公交公司的补贴是政策性的,没有法律强制性。“因为法律关系不稳定,有时财政上资金链跟不上,就有可能形成困难。今年一直说要出台的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城市公共交通条例》,我们非常关注的一点就是要稳定城市政府和公交公司的法律关系。”顾大松说。
 据《中国新闻周刊》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