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疗期间,血小板刷刷下降可咋办
2023年03月1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化疗的副作用不容忽视。相信很多接受过化疗的患者并不陌生,化疗后进行血液检测,部分患者总会出现“血小板减少”,临床上称之为“肿瘤化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CIT)”,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患者又该如何应对?

  记 者 韩虹丽 
通讯员 孙方雷 孙硕

  “化疗药物无法选择性地杀伤肿瘤细胞,因此,应用时也会杀伤正常的白细胞和血小板、骨髓造血干细胞,破坏骨髓造血微环境,并抑制骨髓,从而导致一系或多系血细胞减少,临床称之为化疗相关性骨髓抑制。”山东省妇幼保健院乳腺甲状腺外科主任朱坤兵介绍,正常人每立方毫米血液中,大约含有10万-30万个血小板,寿命平均为8-12天。当患者接受化疗后,因化疗药物的作用,导致外周血小板计数低于100×109/L,称为肿瘤化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CIT)。  对肿瘤病人来说,血小板减少症在化疗、放疗期间都可能出现。朱坤兵说,它是比较常见的化疗相关性血液学毒性之一,可增加出血风险,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严重时可导致死亡。
  根据血小板减少程度,患者可出现不同临床表现。“轻者可无明显体外表现,或有皮肤出血点、淤斑,牙龈渗血、鼻衄等;重者可表现为脏器出血:如呕血、血尿及脑出血等。”朱坤兵说,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出现血小板减少时,要和医生沟通,医生会根据减少的程度给予具体的治疗方法。
  “血小板轻度减少时,可以口服药物治疗,出现2级以上血小板减少时,建议注射促血小板生成素、IL-11(白介素-11)、口服海曲泊帕乙醇胺片、口服罗米司亭等药物治疗。”朱坤兵说,在出现严重的血小板减少或临床出血倾向明显时,建议输血治疗(如输注血小板)。
  在治疗期间,要根据血小板减少的程度,密切复查,关注血小板变化趋势,同时和主管医生沟通,必要时调整化疗方案。后续化疗时,需要预防性用药,防治血小板减少。
  血小板减少是化疗后的常见副作用,一般是化疗停药后逐渐下降的,化疗后第7—14天降至最低值,随着时间延长,血小板会呈上升趋势。化疗的疗程越多,因为累积效应,血小板减少程度也可能会加重。
  朱坤兵表示,患者可加强饮食营养。保持充足的蛋白质和维生素摄入,同时预防出血。
  食物避免太粗糙,刷牙要轻柔,避免跌倒与外伤,有牙龈和鼻腔出血时注意保护黏膜,可用生理盐水漱口和洗鼻,改善便秘等症状,避免用力大便、打喷嚏等。  
  如果出现了化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不要过度紧张,及时发现,及时就医。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