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昭红到济宁市兖州区小孟镇敬老院工作时才27岁。38年间,敬老院的工作人员换了一拨又一拨,只有张昭红留了下来。敬老院的老人也来来去去,她先后为160多位孤寡老人送终。她在护工岗位上兢兢业业,先后被评为“山东好人”、济宁市善行义举四德榜“榜上有名”先模人物。
文/片 记者 易雪
通讯员 霍腾
她为160多位老人送终
今年年初,张昭红照顾了20多年的老人刘昌兰(化名)去世了。在老人人生的最后时刻,张昭红一直陪在身边,握着老人的手,老人一遍遍地喊着她的名字。当时,她为老人抹去泪痕,泣不成声地说:“我就是您的女儿,我会一直守候着您。”
“去年刘昌兰身体不适,在医院住了7天,都是昭红姐在医院里照看着。”小孟镇敬老院院长王君法告诉记者,老人当时92岁了,张昭红像亲生女儿般为她忙前跑后。老人去世后,张昭红沉默了很久。当天下午,她骑着车到镇上为老人买回了寿衣,和院里另一名护工帮老人擦洗身体,换上寿衣,送了老人最后一程。
“这些年,敬老院的老人来来去去,他们无依无靠,我们就是他们的亲人。”张昭红说,她有一份明细表,记录着照顾过的所有已故老人的名字和生死时间。对她而言,这只是一份简单的念想。“平时和这些老人朝夕相处,他们走后,我常梦见他们坐在院子里,和我说说笑笑。”
38年间,敬老院的工作人员换了一拨又一拨,只有张昭红留了下来。她先后送走160多位孤寡老人,她为每位去世的孤寡老人临终“守孝”,为他们整理遗容,为他们穿上衣物与鞋袜,让他们安详地离开人世。
她有份放不下的牵挂
上世纪80年代初,张昭红应聘入院时,没有节假日、没有特殊津贴,每月工资33块钱。随着张昭红照顾老人积累了不少经验,这位资深护工也成了名人。后来有不少人私下找她,想高薪聘请她去家中照顾老人,她拒绝了。“我也想去挣高工资增加收入,但我与这里的老人感情太深了,我舍不得离开他们。”
正如张昭红所说,敬老院里的老人一直是她放不下的牵挂。“他们需要我,那我就照顾他们一辈子。”为了这句话,张昭红一干就是38年。当问及她是否还会继续在敬老院照顾老人时,她回答时眼睛里充满了坚定:“我在照顾老人们的同时,老人们也在陪伴着我。我和敬老院有着深厚的情感,这里是我一辈子的牵挂。虽然敬老院的工作辛苦,但只要老人们还需要我,我还有能力照顾他们,我就不会离开敬老院。我会尽自己所能,让他们在有生之年过得更加幸福、安康。”
她是护工中的佼佼者
坐落于兖州区郭户村的小孟镇敬老院有66位老人,他们有的是聋哑人,有的患有白内障、老年痴呆症,唯一相同的是,这些老人无儿无女,大多是五保老人。当年华老去、疾病缠身,这里成了他们最后的“家”,他们的日常生活由敬老院中的四位护工共同照顾。
“张叔、李姨……我来了哦。”6月28日清晨7点半,年过六旬的张昭红出现在敬老院里。就着楼道的廊灯,16位老人正等待着她去查房。为老人整理房间、打扫卫生,为瘫痪在床的老人梳洗头发、喂水喂饭、修剪指甲……有护理技巧、善于沟通交流的张昭红是这里工龄最长的护工。
“老人就是小孩,照顾他们就要当成小孩子来哄,多说话,多逗笑,老人们就会开心。”38年的工作经验,在和老人相处方面,张昭红有一套秘诀。她一边帮助84岁的张利声(化名)翻身拍背,一边解释说,“像一些长期卧床的失能老人容易长褥疮,两个小时就要翻一次身。”24小时陪护时,张昭红基本不睡觉,老人发出一点声音都能把她惊醒。
“细心、耐心、爱心。张姐是护工中的佼佼者。”王君法这样评价张昭红。“如果说照顾一位普通的老人需要两分劲儿,那照顾我们这里的老人需要十分的力气。如果没有足够的热情,就无法胜任这份工作,更何况她坚持了38年。”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
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