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清华校园开放名额“秒光”,其他高校能否跟上
2023年07月0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敞开大门,不仅有利于学生融入社会,也是高校承担社会责任的体现。高校是知识的聚集地和科技创新的重要源头。很多人慕名参观高校,不只是想欣赏优美的校园环境,更想在校园文明氛围中得到熏陶。
  日前,清华、北大发布公告,从7月8日起恢复校园预约参观通道。对北大、清华等名校仰慕已久的人,看到这个消息,如获至宝。
  但是,有机会不等于成功。7月4日,有媒体注意到,清华、北大目前可预约日期内的参观名额已全部约满。在社交平台上,不少人提到,清华、北大的校园开放预约名额“秒光”,火爆程度堪比热门景点。
  这个“供不应求”的问题,责任自然不在北大、清华,毕竟北大只有一个,清华没有分校,两所学校还需要维护正常的教学、科研、生活秩序,不可能无上限地接待参观人员。
  但是,很多人参观高校的需求完全可以通过扩大其他学校的“供给”得到满足。只要有更多的高校主动开放校园,这种井喷的预约参观潮就能被及时分流,最终使校园开放成为常态。
  目前,全国共有高校三千余所。虽然其中绝大多数高校的历史底蕴和校园环境都不能与北大、清华相提并论,但也确有不少高校的建筑和环境独具特色,甚至不逊色于北大、清华。
  在各种版本的“最美大学”排行中,一些高校常年霸榜,也是很多中小学生心向往之的学术殿堂。遗憾的是,一些环境优美的高校越来越习惯于“关上校门成一统”,搞得门禁森严,往来不易。
  高校关门有很多理由,比如可以让自己更安全、更安静,甚至更省心,但是关门并不意味着一定“大吉”。在高度开放和流动的社会中,一个高校只有开门办学,才有可能顺利完成学生的社会化,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服务社会。否则,社会不了解高校,学生适应不了社会,双方无法形成深度互动,最终受损最大的还是学生。尤其是在毕业季,高校更是没有理由一边紧闭大门,一边感叹学生就业艰难。
  敞开大门,不仅有利于学生融入社会,也是高校承担社会责任的体现。高校是知识的聚集地和科技创新的重要源头。很多人慕名参观高校,不只是想欣赏优美的校园环境,更想在校园文明氛围中得到熏陶。
  很多人就是因为小时候在大学校园中得到了眼见为实的激励,才有了明确的奋斗目标,考进了心仪的学校。暑假期间,高校如果都能敞开大门,让更多的学生和家长来走一走,看一看,感受一下校园环境和氛围,一定比在高招会上磨破嘴皮子有更好的宣传效果。
  论社会知名度,北大、清华原本不需要太多的自我推介,但是他们依然主动恢复了公众预约参观校园的通道。这种看似自找麻烦的举措,体现了高校的博大胸怀,两所高校也因此无愧为高校中的“顶流”。
  教育就是学而时习之和见贤思齐,面对北大、清华的领先一步,其他高校也当加快开放节奏,让更多的人顺利进入校园。
  西安交通大学校长王树国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第四次工业革命已经来了,如果大学还在孤芳自赏,自我陶醉,不从自己构建的小圈子里跳出来,那将落后于社会的发展。这是一个教育家的清醒认知,不知道那些紧闭大门的高校,是否听到了这样的召唤,尽快从自己营造的小圈子里跳出来。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