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拿下三届残奥冠军的吕晓磊已成为教练员。

袁锋(右)在接受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专访。 资料片
很多人不知道,在山东师范大学操场边一排不起眼的平房里,竟然“住”过十几位残奥会冠军。近30年间,从这里走出来的残疾人乒乓球运动员包揽了残奥会、全运会、聋奥会在内的近百枚金牌,引领山东残疾人乒乓球运动从无到有、从大到强。
12月3日是“国际残疾人日”。当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再次走进这排平房,也就是山东省残疾人乒乓球训练基地的时候,再次被全场“乒乒乓乓”的击球声和叫好声吸引住了。距离2024巴黎残奥会仅剩下200多天,残疾人运动员的训练正热火朝天,他们一次次突破肉体和心灵极限。他们想站上最高领奖台证明自己,他们希望努力融入健全人的社会,而这排平房就是他们筑梦的地方。
记者 巩悦悦
有多牛
拿奖拿到手软
连续拿下五届残奥金牌
隐藏在山东师范大学里的山东省残疾人乒乓球训练基地到底有多牛?
一组数据显示,近30年来,这里走出了吕晓磊、茅经典、王聪、林焕、王哲、张超越、赵裔卿等几十位世界冠军,还有王睿、柳萌、刘美丽、任桂香、张岩等一大批冠军运动员。说到这批运动员,就不得不提起一个人——国家残奥乒乓球队原总教练、山东省残奥乒乓球队总教练、山东师范大学教师袁锋。
作为地地道道的济南人,当年以全省专业第一考入山东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的袁锋,于1985年毕业时留校并走上教师岗位,主教乒乓球课程。如果不是那场比赛,他可能会在大学里当一辈子老师,但因为那个机缘,他自此与残疾人乒乓球结缘,从而参与和见证了中国残疾人乒乓球事业的辉煌与发展。
1996年,第四届中国残疾人运动会在大连举行。山东省残疾人联合会委托山东师范大学承担了这次集训任务,作为山东师范大学乒乓球教练,山东省残疾人乒乓球队总教练的担子自然落到了袁锋肩上。
“一条腿怎么练啊?”
那时,国内对残疾人运动员的研究尚属空白,袁锋只能一步步摸着石头过河。面对不同的残疾运动员,袁锋一点一滴去体会他们的感受。训练轮椅运动员,他自己也坐在轮椅上打;训练独臂运动员,他就把一条胳膊扎进裤腰带里。匆匆集训了3个月,袁锋便带着7名队员奔赴赛场。结果,从没拿过冠军的山东队,在第四届残运会上收获了2金2银的好成绩。很多散落在山东各地的运动员闻声投身到袁锋门下,他的影响力也“惊动”了中国残联,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赛后,省残联主动提出把山东师范大学变成一个既训练健全运动员,也可以培养残疾运动员的地方。就这样,山东省残疾人乒乓球训练基地建成了。之后,在一些大大小小的赛事上,袁锋率队屡屡夺冠。凭借卓越的执教成绩和业内认可,1997年,袁锋进入国家残疾人乒乓球队担任教练。
“虽说乒乓球是中国国球,但在残疾人运动领域,欧洲一些国家走在了前头。1960年,在罗马举行的首届残疾人奥运会中,乒乓球就被列入比赛项目,但我国的残疾人乒乓球运动员直到20多年后才第一次参加比赛,1988年才首次摘得奥运会金牌。”袁锋向记者透露,就是在我国残疾人乒乓球事业起步晚的大背景下,在山东师范大学操场边这排不起眼的平房里,残疾人运动员却冲破重重困难,创造了一个个神话。
从2004年雅典残奥会到2008年北京残奥会,从2012年伦敦残奥会到2016年里约热内卢残奥会,再到2020年东京残奥会,从山东省残疾人乒乓球训练基地走出去的残疾人乒乓球运动员连续拿下了五届残奥会的金牌。从实现我省残疾人运动员在残奥会上金牌零的突破,到多次打破残奥会纪录为国争光、为山东赢得荣誉,多名金牌运动员和教练员相继被国家和省里表彰,山东师范大学也被授予“振兴山东省残疾人体育突出贡献奖”。
为啥牛
经历了无数次集训
背后还有“影子陪练”
说到这,人们可能很纳闷:山东师范大学操场边这排不起眼的平房里为什么能走出如此多“拿奖拿到手软”的世界冠军,山东残疾人乒乓球运动项目从无到有背后经历过什么?
“我从没估计过金牌数,下了领奖台还是应该尽快忘掉荣誉,要始终看向新的目标。还是多谈谈我们这支团队,聊聊我们的残疾人运动员,他们走到今天非常不容易。”卸任国家残奥乒乓球队总教练、山东省残奥乒乓球队总教练之后的袁锋,如今是山东省残疾人乒乓球训练基地的顾问。他动情地告诉记者:“在这一块块金牌背后,还有很多人默默陪练,陪伴残疾人运动员走过无数次漫长的集训。”
在乒乓球界,人们对“独臂冠军”吕晓磊这个名字并不陌生,因为他曾是2004年、2008年、2012年三届残奥会冠军,后又成为残奥会国家队教练。鲜有人知道的是,吕晓磊正是袁锋一手带出来的。
出生在菏泽一个农村家庭的吕晓磊,7岁时因不幸触电永远失去了右臂,幸运的是,酷爱打乒乓球的他在13岁就获得了山东省第四届残疾人运动会单打亚军,从而代表山东省参加了全国残疾人运动会。在这里,他和袁锋相遇,并跟随袁锋来济南打球。
据知情人士透露,由于吕晓磊年龄小,再加上有残疾,袁锋干脆把他带到家里住,这一住就是6年,直到吕晓磊考上大学,走上残奥赛场。“很长一段时间,袁老师和我几乎形影不离,他连自己儿子都顾不上管,却天天陪我训练到晚上九点半。逢年过节,我就跟着袁老师回他父母家吃饭,不知道的还以为我是他儿子。”吕晓磊回忆,为了给他增加营养,袁锋就在训练馆旁边的小屋里支个蜂窝煤炉,炖一大锅排骨,“他就是不给自己儿子吃,也要给我吃”。
而在场馆紧张的情况下,山东省残疾人乒乓球训练基地内却铺设了专业的乒乓球塑胶场地,运动员不仅拥有了休息室、更衣室和洗澡室,还有了餐厅、理疗室和无障碍通道,这为运动员的日常训练提供了可靠保障。
作为吕晓磊的陪练,当年以专业成绩第一被袁锋“挖”来山东师范大学的齐伟,在很多年间一直担任着“影子陪练”,直到本科毕业后被山东师范大学留下来。如今,他已是山东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的专职乒乓球教练兼专职教师、硕士生导师,而吕晓磊凭借乒乓球方面的突出成绩,后来也继续读研深造,如今已经成为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的一名教师。
据了解,山东省残疾人乒乓球训练基地招来的运动员大都是肢残和聋人。袁锋透露,因为这种身体上的残缺,在过去很难迈入大学的门槛,但山东师范大学把他们招收进来,这是山师对残疾人做出的最大贡献。
会一直牛吗
“冠军教练”退休后继有人
基地辉煌还将延续
随着时间的推移,包括袁锋在内的教练员们清楚地看到,体育运动不仅有利于残疾人身体的康复,更有利于他们自信心的建立,而与乒乓球结缘也会改变他们一生的命运轨迹,这对残疾人来说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
时间回到两年前。在2021年的全国第十一届残运会上,来自山东的残疾人乒乓球队创造了8金5银3铜的历史最好成绩。站在最高领奖台上的赵裔卿、王哲、王聪等残疾人运动员笑得无比灿烂,因为他们又一次证明了自己。要说那次大赛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连续拿下两块奖牌的王哲。
作为一个“00后”女孩,赛场下的王哲秀美温柔,可当她一站上赛场就如同“大魔王”。从7岁半开始打球,她的生活中已经渐渐离不开它,不拿球拍的时候会很想它,是乒乓球这项运动让王哲积极开朗起来。
而在不远处,穿着运动短裤将一条假肢暴露在外的,正是备战巴黎残奥会的山东籍运动员赵裔卿。可就是记者眼前这个挥汗如雨的阳光男孩,曾经充满了自卑和怯懦。
意外发生在4岁那年。因为一场车祸,赵裔卿永远失去了右腿,原本活泼的男孩从此陷入深深的自卑。上三年级的时候,看到同学们在水泥台上打乒乓球,他也过去试了两下,从此痴迷到不能自拔。直到14岁参加的一次乒乓球比赛中,他被袁锋发现。“从14岁到28岁,从河南到山东,从自卑到开朗,是袁老师改变了我的一生。技术之外,袁老师更关注如何帮残疾人运动员克服心理障碍。平时常常鼓励我,说他是我父亲也不为过。”
曾经,为备战东京残奥会,赵裔卿在四个月里从200斤瘦到160斤,最拼一天12小时都在训练。除了练球,他通常要额外跑上半小时,回宿舍后还得做腹肌撕裂。如此高强度训练,正常人尚且很难支撑,赵裔卿却凭借超出常人的毅力,一路过关斩将拿下世界冠军。残奥金牌弥补了赵裔卿的所有遗憾,他告诉记者,“打球后又一次证明我和常人没什么差别,是乒乓球给了我自信,让我摆脱了阴霾。”
30多年过去了,袁锋门下已经有一长串世界冠军的名字:吕晓磊、张小玲、林焕、赵裔卿……做残疾人教练,付出的心血是常人难以体会的。在袁锋心里,他首先是个家长,其次才是教练。多年的执教生涯,把他磨成了一个无所不能的人:会按摩、会做饭、会打手语、会修理各种康复器材,还会及时给残疾人运动员进行心理辅导。
借由山东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教授这个身份,袁锋带着一批大学生乒乓球运动员,平时他会将残疾人运动员和大学生召集在一起训练,“让大学生学习残疾人运动员的精神,同时也让残疾人运动员学习大学生的球技,这样的互补最终实现了双赢”。此外,山师志愿者团队通过陪伴借书、逛街,慢慢鼓励和感染着残疾人运动员。
今年6月,袁锋从山东师范大学退休,齐伟从他手中接过了接力棒。未来,山东省残疾人乒乓球训练基地的辉煌仍将继续,有关山东省残疾人乒乓球运动员的精彩仍会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