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产房静悄悄之后,幼儿园变得空荡荡。
近年来,幼儿园生源减少,民办幼儿园如何生存,成为急需破解的难题。在山东济宁,于波夫妻在21年间开了11所幼儿园,去年,他们关停3所幼儿园,转型养老服务。
数据显示,2021年出生人口为1062万人,2022年出生人口为956万人,2023年为902万人。出生率连年下降,首当其冲的就是幼儿园,从过去一园难求,变成一孩难求。过去两年来,我国幼儿园减少2.04万所。其中,去年减少1.48万所。
新的机会在跷跷板的另一端。2023年,60岁及以上人口达2.97亿,占全国人口比重升至21.1%。2035年左右,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在总人口中的占比将超过30%。
数字变化的背后,反映了社会需求的变化。在此背景下,一些幼儿园捕捉到信号,积极自救,转型养老服务,比如创办老年大学、老年教育活动中心等。
于波“砸开”了一堵墙。他正尝试托幼+托老新模式,把托老中心开在幼儿园,一个园区,两个大门、两种服务。这样既能解决幼儿园场地的租金问题,幼儿园师资力量和后勤人员也可以就地转型,还能抓住银发经济的新蓝海。
育儿和养老,存在共性,也存在跨越,转型仍有难点待解。“老幼共托”并非易事,需考虑现实的可行性。首先,从业人员的专业问题;其次,老人的安全如何保障;再者,目前尚缺乏针对性的引导政策和管理措施。
目前,除了济宁,深圳、太原等地也在试点“老幼共托”一体化模式。这或许可以视作一种创新尝试。跷跷板的两端,一头是朝阳,一头是夕阳。也许不久的将来,幼儿园会唱出托幼和托老的大合唱。
记者 李静
见习记者 刘志坤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
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