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战时内阁内讧?
内塔尼亚胡处境陷入内外交困
2024年05月2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2023年10月28日,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左)在特拉维夫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讲话,国防部长加兰特(中)和主要反对党国家团结党领导人甘茨列席。 新华社发
     5月20日,国际刑事法院检察官卡里姆·汗就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和防长加兰特涉嫌战争罪和反人类罪申请逮捕令。以色列战时内阁三名核心成员之一、以军前总参谋长、主要反对党国家团结党领导人甘茨发声谴责,称针对以色列领导人的上述决定是“历史性犯罪”。
  但这并不能掩盖近期以色列战时内阁不断加深的裂痕。就在国际刑事法院检察官做出申请逮捕令的决定之前,甘茨、加兰特与内塔尼亚胡之间围绕加沙地带军事行动和战后治理的分歧再度公开化,甘茨甚至还给内塔尼亚胡下了“最后通牒”。

  主笔 赵恩霆

国际处境日渐孤立
  经过数月证据审查和法律分析后,国际刑事法院检察官卡里姆·汗在5月20日发表声明,宣布正就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和国防部长加兰特涉嫌战争罪和反人类罪申请逮捕令。
  他在声明中说,有合理的理由相信内塔尼亚胡和加兰特对去年10月8日以来加沙地带发生的罪行负有刑事责任。这些罪名是在巴以冲突背景下犯下的,包括将饥饿作为战争手段,虐待、蓄意攻击和杀害平民等,且这些罪行至今仍在持续。证据显示,以色列通过对加沙地带实施全面围困,“故意且有计划地剥夺了加沙各地平民维持生存所必需的物品”。
  同时,卡里姆·汗也以涉嫌相同罪名对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政治局领导人哈尼亚、哈马斯在加沙地带的领导人辛瓦尔和哈马斯下属武装派别卡桑旅领导人马斯里申请逮捕令。他表示,同样有理由相信这三名哈马斯领导人对去年10月7日以来在以色列领土和加沙地带发生的罪行负有刑事责任。
  卡里姆·汗的决定,对日渐孤立的以色列来说无疑是当头一棒。此前,5月10日,联合国大会第十届紧急特别会议就阿联酋代表阿拉伯国家提交的决议草案进行投票表决,结果中俄法等143国投下赞成票、美以等9国投票反对、英德等25国弃权,决议草案以压倒性结果获得通过。
  该决议认定巴勒斯坦国符合《联合国宪章》规定的联合国会员国资格,应被接纳为联合国会员国。据此,决议建议联合国安理会重新审议巴勒斯坦以会员国身份加入联合国的申请。
  此前,巴勒斯坦曾在2011年9月递交成为联合国会员国的正式申请,但因美国反对,未能获安理会支持。13年后,巴勒斯坦上个月再次致函联合国秘书长,要求重新审议2011年提出的入联申请。然而,因美国一票否决,安理会未能通过“建议联合国大会接纳巴勒斯坦为正式会员国”的决议草案。
  经过数月磋商后,挪威、西班牙和爱尔兰三国在5月22日同时宣布承认巴勒斯坦国,挪威首相斯特勒说,新一轮巴以冲突已造成数以万计的人员伤亡,“我们必须为巴以冲突寻求政治解决方案,即两个国家和平安全地毗邻共存”。西班牙首相桑切斯说,作出这一决定只为“和平与正义”,并强调解决巴以冲突的关键是双方展开对话。爱尔兰总理哈里斯说,这是一项明确支持“两国方案”的决定,是以色列、巴勒斯坦及其人民实现和平与安全的唯一可靠途径,承认巴勒斯坦国将有助于中东的和平与和解。
  在加沙地带战事持续的背景下,以军行动造成大量平民伤亡扩大了国际社会对巴勒斯坦人民的同情,欧洲三国的上述决定与前不久联大以压倒性多数通过决议建议安理会重审巴勒斯坦入联申请一样,反映了国际社会的普遍意愿和大势。
  以色列立即召回了驻这三个欧洲国家的大使,但有报道称,接下来一段时间还会有一些欧洲国家跟进承认巴勒斯坦国。卡里姆·汗对以色列领导人申请逮捕令的决定,也得到了法国、比利时、澳大利亚等国的支持。内塔尼亚胡在外交上接连遭到打击,以色列的国际处境更加尴尬。
高层矛盾再度公开化
  去年10月7日本轮巴以冲突爆发后,以色列组建了战时内阁,作为特殊时期的最高决策机构,负责指挥和监督以军对加沙地带哈马斯的军事行动。除了甘茨,战时内阁另外两名拥有表决权的核心成员就是内塔尼亚胡和加兰特。
  然而,关键时刻甘茨为以色列领导人发声,并不能掩盖近期战时内阁不断加深的裂痕。就在国际刑事法院检察官做出申请逮捕令的决定之前,甘茨、加兰特与内塔尼亚胡之间围绕加沙地带军事行动和战后治理的分歧再度公开化。
  率先发难的是加兰特,他在15日指责内塔尼亚胡未能制定加沙地带的战后计划,称以色列重新占领加沙地带是不可接受的。他主张建立一个非敌对的巴勒斯坦人政府以取代哈马斯,但这一提议没有得到内阁任何回应。
  本轮巴以冲突爆发之初,以色列为加沙地带军事行动设定了三个目标:解救被扣押人员、消灭哈马斯、确保加沙地带不再对以色列构成威胁。然而,7个多月过去了,这些目标一个都没有实现,内塔尼亚胡被认为是加沙地带停火谈判的最大障碍,其面临的国内压力与日俱增。
  加兰特与内塔尼亚胡同属右翼政党利库德集团,去年内塔尼亚胡强推司法改革期间,加兰特是利库德集团中首位公开反对司法改革的内阁高官。
  内塔尼亚胡的司法改革包括允许议会以简单多数否决最高法院的决定、取消最高法院驳回议会通过的法案的权力、赋予政府在选定最高法院法官时拥有更大决策权。
  在以色列现行政治体制中,相对独立的最高法院扮演重要角色,受政府和议会的影响较小。一旦司法改革法案获得通过并实施,将极大削弱最高法院的地位,破坏司法独立性,政府将更少受到司法机构的约束,内塔尼亚胡政府也将借此进一步扩权。以色列媒体评价称,如果司法改革法案得以实施,将是以色列1948年建国以来最颠覆性的政治变革。
  正因如此,司法改革遭到以色列反对党、社会各界和民众的强烈反对,去年前几个月以色列多地持续爆发大规模抗议活动,仅去年3月25日特拉维夫的抗议活动就有近20万人参加。
  就在那一天,加兰特打破沉默,呼吁暂停推进司法改革。次日,内塔尼亚胡将加兰特解职。此举进一步引燃反对司法改革的抗议活动,当晚以色列全国约有63万人走上街头参加抗议,耶路撒冷的抗议者一度冲破内塔尼亚胡住所外的安全警戒线。
  当时,抵制司法改革的活动已经蔓延到了以色列军队和预备役人员。迫于压力,内塔尼亚胡又将加兰特官复原职。如今,随着加沙地带战事久拖不决,加兰特与内塔尼亚胡围绕相关战略规划再现矛盾。
  除了加兰特,以军总参谋长哈莱维也被爆在5月中旬的一次安全内阁会议上指责内塔尼亚胡未能制定加沙地带战后管理计划,导致以军执行着“永无尽头又徒劳无功的”任务。以军其他高官曾不点名敦促制定相关计划,以色列国家安全总局(辛贝特)负责人巴尔也被爆因战略规划问题与内塔尼亚胡发生过争执。
若立即大选胜负难料
  甘茨对加兰特对内塔尼亚胡的批评表达了支持,称他说的是“实话”。接着,甘茨在18日公布了一份涉及加沙地带的“六点方案”:解救全部被扣押人员,终结哈马斯对加沙地带的控制,加沙地带非军事化,冲突结束后由美国、欧洲国家、阿拉伯国家和巴勒斯坦人共同对加沙地带进行民事管理,让加沙地带北部居民重返家园,与阿拉伯国家实现关系正常化。
  甘茨还就此下达“最后通牒”,要求内塔尼亚胡6月8日前接受这一方案,否则他将退出战时内阁,并“依靠民众组建一个能取得真正胜利的新政府”。
            (下转A15版)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