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5月26日讯(记者 顾松 通讯员 张伟 张欢欢) “就像拼乐高,现场组装即可。”近日,在河100-43井的管线施工现场,胜利油田现河采油厂一线员工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在安全区域提前预制好管线、卡箍,再运到现场安装,由此消除了一次实施现场动火的高风险作业。
一直以来,现河采油厂致力于开展技术攻关,对高风险作业方案进行优化完善、改进提升,真正从源头上实现风险减量或降级,全力确保不安全不生产、不安全不施工、不安全不开工。一季度,该厂强化高风险作业严格管控,源头消减高风险作业80余项。
2座中压分离器橇、2座三相分离器橇、1座天然气分水橇……牛页一区试验井组“橇装”化设备琳琅满目。“橇装”是通过技术攻关降低风险的创新方式,设备从固定变为移动,无论是安装还是日后的维修、改装,都可移动到安全区域再进行作业,避免了在高风险区域的作业施工。
当前,注采站油水井、接转站内管线设备等高风险直接动火作业涉及面广,施工频繁,采油厂平均每日涉及动火高风险作业15余项,对于单井联头和井口处动火等场景的“小活”,都需严格按照“两严控、两提级”管理要求执行。
“受现场审批流程等客观因素影响,常常会增加动火作业待开工时长。”在现河采油厂安全总监孙宇鹏看来,这无形中增加了现场动火作业的安全风险管控程度。
每天7时30分,现河采油厂高风险作业运行会按时举行,不仅会集了当天施工的基层单位管理人员、各专业部门负责人,还有安全带班领导,集中对施工作业进行严格审核把关。
“既提高了审批速度,还能对现场环境、天气等因素对各单位进行风险提示,确保各项施工作业的管控措施有效落实。”安全(QHSE)管理部高风险作业负责人岳海滨介绍。
近日,河4-87至河4-73段管线严重老化腐蚀,为了安全清洁生产,管理区决定更换500米管线,彻底消除隐患。看似简单的一个“小活”,方案审批了三次才顺利通过。
从最初的方案设计,到各专业部门的把关审批,采油厂从严落实提级报备、提级审批、提级监督、提级考核等管理升级要求,有效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实现高风险作业的管理升级。
4月9日,史南联合站700立方米油罐清罐作业,当班员工在检查现场机具时,发现有一个普通扳手藏在编织袋里。“这不是防爆工具,不能在罐区施工作业中使用!”该站严格要求施工单位更换防爆工具后才可施工。
现河采油厂将高风险管理“触角”延伸至生产一线,充分发挥监护人员的作用,对作业现场安全措施落实情况进行严格把关,实现视频监控与现场监督双把关,紧盯高风险作业环节及承包商,全力将风险降到最低。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
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