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最优解在哪里?
2024年06月0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星期五
2024.6.7
  樊舒瑜 马玉姝 淄博报道

  以下是《校长圆桌派》首期实录(部分有删节):
  主持人:学生的心理健康已经成为全社会层面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临近高考,高中生目前的心理状况是怎样的?
  成国萍:从每学期的心理筛查和普测来看,有心理问题需要我们一对一关注的学生,毕竟是少之又少。
  其实,我倒是觉得社会对这个话题的过分关注,本身就加大了家长和社会对这个问题的焦虑程度。我们首先要给大家吃个定心丸,那就是心理健康问题并不像大家所传得那么严重。
  高三学子即将迈向高考考场,我们学校每年都会对高考学生做一些拓展性活动,比如“爱的刮刮乐”活动就给予孩子正向激励。此外,我们也通过订单式的方式,给真正需要心理疏解的孩子做好解压放松。
  主持人:良好的心理健康氛围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请问孙校长,小学阶段的孩子,心理健康呈现一种怎样的表现趋势?
  孙兆亮:以潘南小学上学期测试结果来看,有不良情绪问题倾向的孩子很少,以临时性和情境性为主。比如考试没考好、压力比较大等。这类心理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调试,自然而然也会随时间消失。所以,家长不用过于焦虑,即便有极个别问题相对严重的孩子,也达不到需要转介治疗的程度。
  小学阶段来看,引起不良情绪的来源主要是学习压力和家长心态给到的压力。共性特点,与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待有一定关系。
  主持人:如果十个孩子有不良心理情绪,受到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态影响的比例大概有多少?
  孙兆亮:大概占比5%左右,潘南小学建立有“知心姐姐”团队,通过同伴疏导的方式解决孩子类似的心理问题并已经有了一定效果。
  主持人:作为新建学校,张店区盛湖小学有没有可借鉴的经验?
  袁延奎:盛湖小学目前的最高年级是三年级,孩子的年龄比较小,涉及孩子的心理问题也相对比较单一一些,比如说学业成绩达不到自己的期望值,同学们之间相处出现小摩擦等。
  孩子心理问题的出现是一个长时间问题积累的过程,这其中有家庭因素也有孩子个人因素。因此,在教育教学中,我们对孩子的评价不能是单一评价,要尊重孩子的差异性,既要有横向评价也要有纵向评价,通过这种评价方式让孩子有积极的心态。
  从学校层面来说,我们的课程设置、活动设置等等都是站在孩子的立场上,让所有孩子都成为活动的主角,通过大环境的营造给孩子传递一种积极的心态,这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心理问题。
  主持人:青少年从小学到高中的成长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离不开各方的陪伴,比如:原生家庭的陪伴、学校老师的陪伴还有社会各方的陪伴。那么,这其中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心理影响究竟有多大?
  成国萍:原生家庭这几年是一个热点话题,很多时候大家会把孩子的心理问题归咎到原生家庭带来的影响,其实在我看来,这是在推卸责任或者说是在甩包袱,这种想法不可取。现在比较主流的观点,是在找到原生家庭的原因之后,我们内心就和自己和解了,因为它很难改变。
  我认为正确的解决思路应该是既然如此,我们更应该为这些问题做出新的调试和改变,这才是我们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思路,而不是停留在原生家庭怪圈不能自拔。
  主持人:发现孩子出现心理问题时,学校会如何与家长沟通?
  孙兆亮:我们会邀请家长一块坐下来冷静探讨,尤其是现在二孩、三孩家庭逐渐增多,这也不免会对孩子心理造成一定影响。
  成国萍:这个现象确实普遍存在,解决这个问题的方式也有很多。比如,家长在准备生二孩、三孩时,要提前与孩子沟通,得到孩子的认可。另外,在新生命出生后,要让孩子知道他并没有被忽视,要让他感觉到被爱。
  主持人:如果学校发现孩子心理问题的一些苗头,但家长可能出于各方面原因有意识避开这些问题。那么学校应该如何处理?
  孙兆亮:这样的案例也确实存在。
  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们的心理老师或班主任都会第一时间面对面和家长沟通,大部分家长在当面沟通时都会接纳老师意见,但在关键的事后落实上很多家长又会疏忽,归根结底还是有些家长重视程度不够。
  成国萍:也有一部分家长会选择回避。有些孩子在初中阶段已经确诊了,在这个过程中,这些家长或者孩子有些会存在病耻感。所以,对这个问题学校应格外重视。
  主持人:现在家庭普遍都太卷了,从小学阶段就能看出来。压力之下,一旦孩子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学校会如何去缓解和处置?
  袁延奎:新建学校目前面临的问题相对要少一些。主要就是存在一些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太高,家长间也存在一些攀比的心理,这会给孩子造成不同程度的压力,虽然孩子可能表达不出来,但有可能会反映到他日常的行为上。
  从心理筛查来看,很多低年级学生的调查问卷都是由家长代劳,真实性有待考证。
  所以,低年级的孩子心理问题还是需要老师和家长的细致观察。
  主持人:除测评之外,我们有没有运用一些智能化的手段来帮助学校完成这方面的工作?
  孙兆亮:从学校的角度也考虑过,我也去看过今年的教学装备展,但这种测试的软件机制价格比较高,而且也不是说一件两件就能满足所有孩子,资金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成国萍:我们学校有两套放松调试的设备,每年高三一些孩子很紧张的时候会去用。
  但就像孙校长所说的,首先是价格非常昂贵,其次是即便买来了学生的享受面也非常窄。比如放松椅的使用过程大概需要20—30分钟,也就是说一天下来这个椅子最多也就是一两个孩子使用,因为只有下午三四节课后的自习时间孩子才可以去用,受众面非常低。
  主持人:硬件设备之外,能否通过美育课程、德育课程或者社会实践课程,来综合性判断低年龄段孩子的心理成长曲线?
  袁延奎:对,每位课程老师都肩负着这样一份责任,在授课过程中通过对孩子的观察来进行初步的心理特点判断。
  成国萍: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加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的指导性意见》就提出,要构建全学科大心理格局,也叫“五育并举”,如果孩子从小就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他的成长就会很有“内动力”。
  主持人:构建大心理格局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从小学教育阶段来看,有没有一条相对清晰的路线?
  孙兆亮:以我们学校来看,学校的校本课程就是心理课,通过课程给孩子正向引导。另外,我们倡导每位老师都要懂心理知识,学校总共80多名教师,其中有24名二级以上心理咨询师。老师具备专业的心理知识非常重要,这方面的师资储备也应该加强,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
  家校沟通方面,我们目前开设了200多期家长讲堂,下一步将开设一些有针对性的小范围讲堂。
  此外,应该畅通校际间交流渠道,发现心理问题倾向的孩子在毕业去另一所学校的时候,档案应该随之转过去,建立“贯通式”心理档案。
  主持人:学校之间有没有建立类似的沟通渠道?比如,潘南小学在市中心,盛湖小学在新区,两家处在不同的地理位置的学校如何建立校与校之间的沟通与借鉴?
  孙兆亮:这个机制在张店区是有的。张店区建有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这个中心的落地点就在我们学校,中心会定期开展面向老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主持人:高中生的自驱力相对比较成熟。用回望的眼光看,学生自驱力的培养,有什么可以供我们参考的建议?
  成国萍:自驱力也是目前很受关注的一个话题。目前学校对学生的评价模式还是普遍太单一,比方说现在支撑孩子成长的只有一根柱子,假设这根柱子倒了之后,他的整个人生就会晃动甚至坍塌。
  而多元评价就是多根柱子支撑孩子的成长,比如他参加了学校的合唱团、参加了新时代好少年评选等,只要他在某一方面特别突出,这一点就会支撑他渡过难关,所以说多条支撑路径是非常重要的。
  主持人:刚才袁校长谈到了学校给学生提供大量展示自己的舞台,就像成校长所说,我们尽可能要给孩子更多帮助他们成长的柱子。在搭建柱子的过程中,我们怎样给孩子的心理健康形成正向引导?
  袁延奎:虽然我们学校只有1100多名孩子,但却有30多个社团。我们让孩子自主选择他感兴趣的课程,从而构建他的自驱力。我们也坚信孩子只有鼓励才会变优秀,不是因为优秀才去鼓励。
  主持人: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属于孩子的“自由时间”一直在被压缩,对这种现象,学校对家长有没有一些建议?
  孙兆亮:我们学校一直在做家长大讲堂,虽然有效果但更多地也是被社会环境所左右,家长们往往是听的时候心头一热,落实起来又会有难度。如何在有限时间内给孩子创造释放天性的空间并非易事,这就依赖于社会大环境因素的转变,如果没有社会大环境的转变,仅仅依赖家庭和学校确实存在难度。
  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时间,也需要整个社会认知的转型。

  教育,始终都为全社会层面所关注。为进一步引领家长解决教育过程中遇到的痛点问题,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联合淄博市教育局推出了对话栏目——《校长圆桌派》。
  《校长圆桌派》将聚焦当下民众最关心的教育问题,从校长的视角展开深度讨论。栏目首期围绕“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最优解”展开。
  今年,教育部决定将每年的5月确定为“全国学生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月”,推动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提质增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由此,学生心理健康工作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事实上,青少年心理健康是一项具有长期性、复杂性、专业性特点的系统工程,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等各个层面的共同努力。而这也是《校长圆桌派》将“青少年心理健康最优解”作为栏目首期讨论话题的一大初衷。
  话题存在,一场对话就此展开。《校长圆桌派》首期邀请到淄博五中党委委员、副校长成国萍,淄博市张店区潘南小学校长孙兆亮、淄博市张店区盛湖小学校长袁延奎作为讨论嘉宾。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