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市山亭区:以村党组织“跨村联建”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2024年06月2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去年以来,枣庄市山亭区着眼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和政治功能,打破就村抓村、就支部抓支部的惯性思维和路径依赖,不断优化体制机制,持续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组织联建促党建提质
  “以前村里党员、后备干部培训只能在村里会议室开开会、学学资料,现在我们的联建强村横岭埠村为大家提供了‘家门口’的党校,几个村集中在一起统一学习,交流更多了、效果更好了,这个‘七一’片区联合党委还计划带我们‘两委’干部外出学习,村干部成长历练的机会也更多了,这都是开展村党组织‘跨村联建’带来的好处!”山城街道海子村党支部书记俞中华高兴地说。

  据了解,山亭区已经连续两年将推动村党组织“跨村联建”作为区委书记抓基层党建突破项目,先后研究制定了《关于开展村党组织“跨村联建”组建乡村振兴片区联合党委的实施方案》《关于深化提升村党组织“跨村联建”质效的工作方案》,为积极稳妥推进该项工作提供了坚实保障。
  为了更加精准高效推动“跨村联建”工作,让联建村庄的布局和规模更加合理,最大限度发挥联建效益,山亭区组建3个专题调研组,深入摸底调研,逐村分析研判。按照“大带小、强带弱、富带穷”的思路,在不改变行政区划、不增加管理层级的前提下,优选1个领建村,串联3—7个产业、地域相近村,指导10个镇街成立53个片区联合党委,覆盖全区261个行政村。坚持区域化、差异化原则,探索多种联建模式,推广强村带动、产业拉动、村企共建、回迁安置等7种联建类型。
  “我们坚持以村党组织‘跨村联建’为抓手,以建强村级党组织为根本,努力探索一条连片振兴新路径。”山亭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马登峰介绍说。
产业联营促发展提速
  “跨村联建”大大推进了片区资源共享,有效解决了过去靠一个村单打独斗难以解决的问题。为充分激活发展活力,山亭区统筹组织、社会工作、民政、自然资源、农业农村等部门,立足联建村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等,为各片区精准策划优质产业项目,积极搭建共富平台,力促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提质增效。
  据了解,自“跨村联建”工作开展以来,各片区联合党委已累计带动发展产业项目34个、共建项目36个,成立共富公司18家,培育致富带头人121名,带动联建村集体经济增收共计276.5万元,为群众提供就业岗位1134个、增收284.7万元。
  在位于山亭区徐庄镇皓志甘薯大健康食品项目加工车间里,本地出产的甘薯经由挑选、蒸煮、发酵、烘干等工序,被加工成一袋袋精致的地瓜干,年产值可达6000万元。项目采用“共富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保价收购,带动农民种植新品种甘薯,擦亮本地甘薯品牌,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

  山亭区坚持党建引领、政府搭台、抱团创业、富民增收的工作思路,积极引导片区联合党委培育特色联合产业,推动乡村连片振兴成效显著。桑村镇辛庄片区联合党委采取产业联盟型共建模式,以领建村辛庄村的艾草产业为主导产业,整合马厂村、柴林村、蒋沟村闲置土地资源,串点连线,提质扩面,深化“艾草加工+产品销售+直播带货+文化研学”的艾草产业链,形成联建村“一盘棋”促发展的良好格局。北庄镇半湖片区联合党委深度挖掘“洪门葡萄”品牌内涵,培育巨峰、夏黑、阳光玫瑰等40多个品种,建设葡萄采摘园300多处,通过举办葡萄采摘节等方式,成功打造片区联合党委区域公用品牌,带动务后、北庄、三道峪等村种植“洪门葡萄”1000多亩。
治理联抓促合力凝聚
  走进西集镇东集片区联合党委,重大事项公示栏张贴着东集村、东河岔村、西河岔村和南河岔村的公开事项。这是片区联合党委在“阳光议事七步法”的基础上,根据研究确定的重大事项议事内容和范围,经集体研究后,在本村“三务”公开栏按期公开公示的同时,在片区联合党委重大事项公示栏上长期公开,确保集体决策更加公平、公开。

  凫城镇构建“片区大网格+行政村小网格+自然村微网格”三级网格体系,为3个片区联合党委分别聘任1名律师,与18个联建村签订了法律顾问协议书,通过网格、党员志愿者和律师协作,有效化解基层矛盾、服务群众、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城头镇指导片区联合党委积极为联建村培育乡村治理人才,建立村级乡贤会,摸排乡贤人才237名,发掘农村人才资源返乡,吸引和凝集各方成功人士返乡并投入乡村治理中,不断健全党建引领下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冯卯镇冯卯片区联合党委统一制定片区村规民约,推行信用体系建设一体化管理,让淳朴乡风民风更加向善向上。
  据了解,山亭区自实施村党组织“跨村联建”以来,新建改建片区党群服务中心27个,为规范坐班值班、方便群众办事提供“硬支撑”。各片区联合党委组建119支“乡村振兴党旗红”志愿服务联队,联系服务群众7213户、30630人,累计解决历史遗留、群众“急难愁盼”问题475件次。建立片区党委联席会议制度,开展“三务”联合公开,凡涉及片区党委建设、群众切身利益以及2个村以上的事务决策,通过召开联席会议协商解决。
人才联育促动力集聚
  “听说榴枣归乡政策后,我就想着要回来了!”在枣庄市山亭区徐庄镇藤花峪村,返乡创业青年高利芹一边忙活着一边说,“片区联合党委支持力度大着呢,去年解决了我们20亩的用地需求。”
  原来,翼云湖片区联合党委抢抓“榴枣归乡”工程等政策机遇,在片区联建村藤花峪村建成了全市首个设在乡村、服务乡村振兴的“榴枣归乡”驿站,吸引优秀青年返乡创业。通过整合各类政策资金,积极招引社会投资,建成青创小院、共富工坊、青创农场,招引电商行业服务商入驻。目前,在“樱桃硕士”高安勤、“酱菜格格”高利芹等优秀返乡创业青年的带领下,已累计吸引创业团队16个52人,入驻项目8个;电商微商网店达61家,通过直播电商批发销售片区联建村优质农产品900万斤,辐射周边农户600多户,经营额达7340万元,带动村民增收超过600万元。
  “大家都聚集在产业链上,片区联合党委经常开展‘共富大课堂’,为有需求的人才提供产业信息和技术指导,培养了一批土专家、田秀才和电商达人。”水泉镇棠棣峪片区党委书记郑波说。

  据了解,山亭区坚持把片区联合党委作为村级后备人才实践锻炼的重要平台,积极培育一批懂发展善治理、有干劲会干事、能团结带领群众推进乡村振兴的优秀人才纳入村级后备力量人才库,安排到片区联合党委和联建村“两委”班子实践锻炼,条件成熟、表现优秀的及时选拔任用。目前,联建村“两委”干部中致富能手和经商返乡人员占比62.4%。
  为了进一步激发联建村乡村振兴活力,山亭区各片区联合党委积极组织开展在外人才回引,已累计联系在外创业成功人士、高校毕业生等1300余人。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