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关键权力,堵塞制度漏洞
聚焦以案促改促治,电视专题片《反腐为了人民》第四集播出
2025年01月0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腐败的本质是权力滥用。新征程反腐败斗争,必须在铲除腐败问题滋生的土壤和条件上持续发力、纵深推进,抓住关键权力,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堵塞制度漏洞,持续强化以案促改、以案促治,不断完善权力监督制度和执纪执法体系,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为求政绩给GDP狂注水,干预企业报送数据“越大越好”
  孙述涛,山东省政协原党组成员、副主席,曾任山东省威海市委书记等职务,2023年3月接受审查调查。专案组在调查孙述涛作风和腐败问题过程中,收到了关于他可能存在授意经济数据造假的反映。
  专案组调取资料,发现那段时间威海的GDP增速数据画出了一道相当反常的曲线。2012年之前,威海GDP增速在全省各地市中始终排在靠后的位置,而孙述涛一担任市委书记,2013年排名就陡升到了第7名,到2015年又跃升到第2名,2016年、2017年都保持在第3名。到2018年,孙述涛调离了威海市,次年排名就回落到了第13名。
  专案组立即商请国家统计局派出专业队伍参与核查,发现这诡异的曲线背后,存在严重的经济数据人为注水问题。经国家统计局核实,2013年至2017年,威海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统计数据严重虚报,多家企业反映在统计数据报送过程中受到当地相关部门干预。
  专案组进行了深入调查了解,孙述涛授意并主导统计造假的问题清晰浮现了出来。他一当上市委书记,就开始在大会小会上,释放出必须迅速提升经济数据排名的信号。
  为了让数据看起来更合理,孙述涛着力在GDP增速的统计上做文章。每年年底,威海市相关部门都要制订来年预期经济指标,其中就包括GDP增速,指标定多高,实际上很大程度取决于孙述涛的个人意见。
  孙述涛在担任威海市委书记期间,为捞取政绩,多项施政措施急功近利、好大喜功,特别是为谋求个人提拔,多次提高年度经济发展指标,制定出了脱离当地实际的虚高目标,随之就是狠抓“落实”。
  孙述涛安排按月考核完成情况,并在全市发放排名表,在每季度的经济调度会上,还会对完成不理想的区县干部点名批评。时任威海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刘伟就曾在会上被点名批评,他也明白这批评背后的潜台词是什么。
  孙述涛所谓的批评,其实潜台词就是让刘伟传导压力,通过虚报数据完成指标。随后,刘伟就找到辖区一家企业的负责人,表示孙述涛非常重视经济数据填报的情况,区里完成得不太好,希望重视统计报送工作,挖掘企业潜力,全力配合区里完成经济主要指标的报送。
  保证统计数据质量是统计部门的基本职责,然而在孙述涛施加的压力之下,当时威海市各级统计部门不仅不能正常履职,反而要去给企业做工作润色数据,与自身职责背道而驰。
  经济指标一旦注水,就容易开启恶性循环。看似光鲜亮丽的数据,和当地群众的实际感受却完全脱节,孙述涛自己心里其实也清楚。
  孙述涛权力观扭曲、政绩观错位,为了更快进步不择手段,罔顾地方实际制定虚高目标、虚报经济数据,严重违背新发展理念,给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严重影响。此外,孙述涛还存在严重的腐败问题。经查,他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在企业经营、职务调整等方面谋利,非法收受巨额财物。2023年10月,孙述涛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2024年6月被判处无期徒刑。
  统计数据真实准确是统计工作的生命线,统计造假、弄虚作假是统计领域最大的腐败。针对一些地方和部门统计造假、弄虚作假成风共性问题,纪检监察机关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的要求,配合有关部门在全国开展统计造假专项治理行动,坚决查处统计造假背后腐败、作风和责任问题,严肃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切实维护统计数据真实准确。
在鞍前马后奉承里迷失,在“保姆式”围猎下走向腐败
  王合清,重庆市政府文史研究馆原党组书记,曾任重庆市万州区委常委、秘书长,江津区委副书记、区长等职务,2023年5月接受审查调查。在这之前,和他密切交往十多年的商人张勇被带走调查,王合清却心存侥幸。他认为,张勇和自己交情最“铁”,两人也早就商量过怎么统一口径,张勇绝不会轻易松口。没想到,张勇很快就交代了和王合清之间就是围猎和被围猎的利益关系。
  调查发现,在王合清的行贿人中,张勇和汪坤是围猎他最下功夫的两个人,也是他走向堕落的重要推手。王合清早年是一名教师,调入万州区教委工作后逐渐得到提拔重用,35岁就担任了领导干部,这也让一些不法商人把他看作含金量颇高的“潜力股”。汪坤是一家小建筑企业的老板,他的妻子和王合清的妻子先认识成了朋友,汪坤借此机会,开始有意拉近了和王合清的关系。
  两家人交往很密切,常在一起吃饭休闲,甚至还一起出门旅游,所有花费都是汪坤“大方”地买单,对王合清一家的各种喜好也照顾得十分周到。可以说从一开始,两家之间的关系,就并非源于对等的友情,而是源于汪坤有意的围猎。
  汪坤和王合清密切交往几年后,当万州区教委要建一座综合楼,汪坤觉得“收获”的时机来了,向时任区教委主任的王合清提出了想承接这个建筑工程的请托。王合清平时享受了不少汪坤殷勤服务带来的便利,也就利用职务便利违规打了招呼,让汪坤顺利拿到了这个项目,并从中获利数百万元。看到汪坤在自己打招呼关照下获得了巨额利益,王合清的心态开始不平衡了。
  在这样的心态下,当汪坤送上30万元表示感谢时,王合清也就收下了。此后,王合清又陆续帮汪坤拿了几个工程,汪坤奉上的钱财数目越来越大,王合清也越陷越深,自然也就对其他老板的围猎没有了免疫力。
  张勇也是个搞工程的小老板,2007年在一次朋友聚会上认识了王合清。张勇看好王合清的前途,开始花大力气“钻研”他的喜好,投其所好。
  张勇对王合清的贴靠堪称是全方位的。发现王合清无暇购物,张勇就记下尺码,每逢换季到商场为他选购高档衣物。为了创造更多机会陪王合清吃喝玩乐,张勇还有意教会了王合清打麻将,随后又特意租下一套公寓作为专属麻将室,陪他过牌瘾。发现王合清爱吃什么,张勇就用心研究食材和做法。围猎者绞尽脑汁揣摩领导干部的喜好与需求,投其所好、大献殷勤,目的不外乎是为了谋取不正当利益。
  请托王合清的第一个工程,张勇就赚了200多万利润。为了进一步套牢王合清,张勇也十分舍得下本钱,他当即就拿出一半利润分给了王合清,让王合清深感这个“朋友”相当“大气”,值得交往。
  有了利益变现,张勇更加精心地维护着这段关系,王合清自然也投桃报李,对张勇的请托有求必应,不仅亲自出面和有关领导牵线搭桥,甚至主动地替他物色项目、承揽工程。仅在江津区担任区长的三年里,王合清就为张勇承揽到7个项目。 
  经查,王合清利用职权为他人在工程承接、土地开发、资金拨付等方面谋利,非法收受财物3700余万元,其中,收受张勇2100余万元,收受汪坤710余万元。2024年1月,王合清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2024年6月一审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三年三个月。2024年10月,汪坤因犯单位行贿罪,被追究刑事责任。2024年11月,张勇因涉嫌单位行贿、行贿犯罪,被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三人所获不正当利益已依法予以收缴。

限时40分钟速来,“今天阳光明媚”竟是欢迎围猎暗号
  公共资源交易领域具有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政策性专业性强等特点,腐败现象易发、多发。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纪委监委从评审专家违规评标问题切入,严肃查处了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系列腐败案。
  这场力度空前的整治最初来源于群众举报。群众反映在某项目招投标过程中,几名评审专家收受了中标企业好处,甚至在评标现场明目张胆地违规沟通。
  赤峰市纪委监委调取当天评标现场录像,发现果然存在举报反映的情况。顺着这一线索摸查下去,发现参与这场评标的6名评审专家在多个项目中都曾收取好处费,这些项目又牵出了其他收受好处的评审专家,调查范围不断扩大。
  从这些专家交代的情况看,不少人已经把评标当成了赚钱的营生,专业标准完全被抛在了脑后。
  王瑞、王志勇在违纪违法的评审专家中非常典型,他们都身兼多重角色,既是水利部门的公职人员,又具备评审专家资格,还充当起了在当地俗称“黄牛”的掮客角色,不仅自己收好处费违规评标,还帮助投标企业串联其他评委,从中再抽取一部分好处。
  而评审专家只是该案腐败链条上的一环,顺着链条摸查,上下游各方角色都参与其中。通过陆续掌握的情况研判,赤峰市公共资源招投标领域乱象严重,给全市营商环境和政治生态造成的危害不容小视,亟须进行系统治理。
  赤峰市纪委监委调集全市170余名纪检监察干部,组成6个审查调查组,全面起底、深挖彻查相关问题线索,将调查对象由评审专家、中标企业等群体向招标单位、财政评审单位延伸,起出了一张盘根错节的利益网,涉及330个涉案项目,处理700多名涉案人,其中公职人员135名。
  季永清是赤峰市翁牛特旗农牧局的一名股长,直接负责农田水利项目招投标,也具有评审专家资格,自然也是投标企业围猎的对象。
  起初,他是作为评委收受企业一两万元,渐渐地,他开始不满足于只赚小钱。当他供职的农牧局有项目要招标时,他感到机会来了,于是和一家企业相互串通,利用职权帮其中标,又要求该企业将部分工程分包给他施工,以谋取更大利益。
  按照相关制度规定,赤峰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统一为全市项目提供招投标服务,交易中心评标系统在评标前40分钟随机抽取评审专家名单,以防有人提前围猎专家。
  然而,别有用心的人仍然能在这短短40分钟里相互串通。有的评审专家一接到通知,立即就在相关微信群里发出暗号,示意可以来找他做工作了。据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纪委监委工作人员介绍,有评审专家被抽中后就会在群里发一句“今天阳光明媚”的暗语,示意企业可以来找他了。
  政府设立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目的是打造专业化、规范化的招标平台,加强对评标过程的监管。然而调查发现,一段时间以来赤峰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对评标现场乱象失察失管,更有甚者,还有个别工作人员充当内鬼,谋取私利。
  2024年初,某项目评审专家名单一出,交易中心职工鲁超然立即用短信发送给了一家招标代理公司。该公司代理的企业顺利中标后,给鲁超然的好处费高达35万元。
  当时,赤峰市公共资源招投标领域出现劣币驱逐良币乱象,让想要公正招标的甲方单位、想要公平竞争的守法企业、想要公正评标的专家评委深感无奈。       据央视新闻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