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荫区“一院四馆"成为文艺顶流打卡地。
槐荫区人民政府区长刘敬涛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
1月8日上午,济南市槐荫区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隆重开幕。
2024年,槐荫沿着高质量发展的轨迹砥砺奋进,通过项目、产业、民生等全方位举措,精心勾勒出富有“西”引力的发展图景。展望2025年,槐荫区又将扬起奋进之帆,乘风破浪,跨越重重挑战,向着更高目标笃定前行。
王贝艺 济南报道
奋进“项目潮”与“产业浪”
铸就高质量发展新局
总投资3150亿元的196个重点项目加速推进;启动"中央文化区"建设;华联、和谐广场、弘阳广场等商圈人气满满;“一院四馆”成为文艺顶流打卡地……2024年以来,槐荫区经济社会发展迈出新步伐、展现新气象,交出高质量发展的亮眼答卷。
2024年,槐荫区锚定全年目标任务不动摇,全力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全区经济稳中求进的基础更牢,以进促稳的势头更好。槐荫区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4%左右,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2%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558亿元。
远洋广场、均和云谷三期、医学中心污水处理厂等33个项目竣工交付;广安门医院济南医院、中交创芯智谷、腊山河西路北延等89个重点项目加快建设;济南先进材料智造港仅用6个月实现主体封顶,泰热入济项目(槐荫段)主干线全面贯通……2024年,槐荫区产业项目、民生项目、基础设施项目协同发力,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槐荫区围绕“342”现代化产业体系,不断完善产业招商机制。槐荫区聚焦京津冀、长三角、省会经济圈等重点区域,瞄准产业链头部企业、关键配套企业,举办济南西站枢纽经济商务区发布会、2024槐荫区高质量招强引优项目推介会等精准招商活动60场;成功对接中核粒子山东精放装备产业基地、上药(山东)医疗器械等项目283个,落地项目119个、总投资136.7亿元。
项目强基,产业聚势,槐荫区的高质量发展体系更加完备。
齐鲁医院建院百年以来第一个国家级创新平台“山东大学国家医学攻关产教融合创新平台”项目主体封顶,微生态生物医学省实验室、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医学科技创新中心正式投入使用,重离子病房区、医疗健康科技创新产业园二期等36个项目加速推进;医学中心片区累计开工项目62个、总开工面积861万平方米……槐荫区医养健康产业垒石筑基,一座充满活力的医学新城正拔节生长。
先进材料产业同样加力提速。天岳先进发布全球首款12英寸碳化硅衬底材料,市场占有率居全球前三;“超宽带氮化镓功率放大器关键技术”等7项科技项目获评全省重大创新工程;开辟先进材料“基金+项目资源”招商新路径,组建“基金联盟”,实现晶芯半导体项目基金“首投”;加快产业延链补链强链,鲲鹏计算机、用新电子等17个产业链项目签约落地。
2024年,槐荫区智能制造产业提质赋能。槐荫区实施制造业优化升级行动,正泰恒综合加工中心、二机床智能制造公共实训基地等项目加快建设,中车山东机车获批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金恒丰获评济南市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新增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60家、山东省创新型中小企业69家。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天岳先进获评山东省数字经济创新实验室,九阳获评山东省数字经济产业创新中心,力冠微电子等5家企业获批省级“晨星工厂”。全区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覆盖率达到69%,位居全市前列。
消费、文化、会展齐驱
塑造城市“西”引力
商家解锁更多新奇玩法,“花式”跨年,提升人气与热度;济南弘阳广场两周年庆正式启幕,人气飙升;印象济南·泉世界“最美花灯会”来袭,打造新国潮灯光秀……每逢假期、周末,槐荫区的各大商圈屡屡上演“人从众”场面,人气满满。
2024年来,槐荫区消费释放新活力:龙湖西城天街封顶,山东首座银泰百货加速建设;持续举办“惠民车展”,特斯拉、华为、腾势、小米等知名车企在“经十西路汽车产业带”集聚,汽车消费在全市占比近半,“要买车,到槐荫”品牌越来越响。夜间经济点燃“烟火气”,举办“约惠槐荫·越夜越美丽”系列活动100余场,消费“向西”、生活“向好”的态势愈发显著。
首届济南剪纸艺术展在时光艺术之城开展;“这里最槐荫·暑期欢乐号”暑期城市旅游主题活动启幕;央视《唐宋八大家》摄制组来槐荫取景,李苦禅先生诞辰125周年艺术展、中国文联知名老艺术家艺术成就巡回展先后在槐荫与观众见面……一系列精彩的文化活动在槐荫区轮番上演,“文化兴”的画卷在槐荫徐徐展开。
2024年以来,槐荫区高水平谋划建设中央文化区,整体打造“一院四馆+印象济南”文化IP,策划包装中央公园,建设传统文化更厚重、文化产业更鲜明的泉城文化高地。槐荫区将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推动山东国际会展中心、“一院四馆”、印象济南、经十西路汽车产业带、沿黄村落、特色景点商圈、高品质住宿餐饮等文旅资源“串珠成链”,创新推出“文旅+消费”“文旅+康养”等融合新业态,建设文化强区,极大赋能文化产业与文旅高质量发展。
槐荫区会展经济同样活力迸发。山东国际会展中心成功举办全国书博会、全国粮油和大豆产业博览会等重要展会85场,总展览面积突破170万平方米,实现“展、节、会、演、赛”协同发展,获评2024中国会展品牌场馆。槐荫区启动建设会展中心二期项目,全面提升大型展会承接能力。槐荫区探索“会展+”创新发展之路,成立全市首个“会议酒店联盟”,全年承接各类学会年会530场,直接拉动消费5000余万元。
保利剧院公司成功落地,第十七届中国国际儿童电影展开幕,“一院四馆”成为文艺顶流打卡地;开展“最槐荫”系列文旅活动620场,方特景区多次登上热门景区榜单,印象济南成为山东省首个国家级“文艺两新”集聚区实践基地,海那城景区获评山东省旅游休闲街区。2024年,全区A级旅游景区接待游客3915.1万人次,实现营收17.5亿元……槐荫区获评中国市辖区旅游综合竞争力百强区,文旅产业繁荣、文化活动丰富的图景更加生动。
提振、创新、为民
奏响高质量发展三部曲
展望2025年,在新的征程起点上,槐荫又将扬起奋进之帆。
在提振消费市场层面,槐荫区妙招频出。2025年,“经十西路汽车产业带”将新引入5家以上优质汽车品牌势必再度引爆汽车消费热潮;常态化的“约惠槐荫”活动依旧火力全开,槐荫区将聚焦大宗消费、绿色消费、家居消费等关键领域,挖掘新增长点,让消费活力持续涌流;与此同时,槐荫区重点商圈提档升级,消费“西”引力愈发强劲;槐荫区将促消费与惠民生深度融合,全力打造首发经济、夜间经济、银发经济、青年消费等多元场景。壮大流量经济“生态圈”同样是重头戏,亚洲餐饮展、中国茶叶博览会等重点展会以及各类演艺活动将在槐荫大放异彩;槐荫区将借助“这里最槐荫”文旅品牌,完善“中央文化区”生态链,深化“会展+”战略,优化“会议酒店联盟”,承接500场学术会议,实现人气与消费双丰收。
槐荫区始终坚持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并肩前行,发展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领航产业变革:槐荫区支持天岳先进冲击全国重点实验室,赋能微生态生物医学省实验室等高能级平台;深化校地企、产学研协同合作,加速大学科技园共建;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依托双创基地完善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机制,新培育20家高新技术企业……
改革创新为槐荫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源头活水。2025年,槐荫区将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擦亮宜商槐荫招牌,惠企政策“直达快享”,开展走访活动,搭建宜商平台,优化特色服务,融入全国市场,加强信用体系建设。激发人才活力,开展“行走槐荫·助企引才”活动,依托载体建设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区。抢抓数字机遇,完善“1+4+N”数字体系,优化大数据平台,促进数实融合,打造40家智慧社区。
民生福祉始终是槐荫区发展的不变初心。2025年,槐荫区将落实就业优先,护航重点群体就业,引领创业带动就业,提供多元服务办好创业大赛。槐荫区将办好满意教育,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深化集团化改革,扩增资源,建设研学基地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槐荫区将提升公共服务,推进救助标准一体化,健全医保机制,完善养老、托育体系,推进“健康槐荫”行动,优化体育公园打造“十分钟健身圈”,深化文化品牌建设。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槐荫区愈进愈勇、奋力起跳、跨越发展的关键一年。“做好全年各项工作,责任大、任务重、挑战多。我们既要正视困难,更要坚定信心。”刘敬涛表示,作为省会中心城区之一,槐荫站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强省会建设等重大战略叠加的历史交汇点上,发展前景更加广阔,发展路径更加清晰,发展后劲更加充足,发展氛围更加浓厚,“我们完全有条件、有能力、有信心、有底气,战胜任何发展中的困难,应对一切转型中的挑战,坚定扛起争当强省会建设排头兵的责任担当和使命担当”。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
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